■融媒体记者 林婷瑜 通讯员 凌怡 张艳 文/图
近日,来自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总校、城东校区的小记者走进泉州电厂旧址,展开了一场电力科普之旅。
当天,在泉州电机工程学会、“邻里亲 厝边情”服务队志愿者及电网志工的带领下,小记者们聆听了电力科普讲座,学习了电力的起源、传输过程以及无人机在电力巡线中的应用。小记者们还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亲手操控无人机,亲身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这次电力科普“飞”常之旅,帮助他们收获满满“电”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科学、尊重劳动的种子。
★电塔上的工作者
□小记者 刘晨霁(丰泽第三实验小学城东校区四年级)
活动中,我走进了电工叔叔的工作日常。他们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如同勇敢的战士,在高达百米的电塔上攀爬,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危险,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依旧坚定地沿着电线,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前行。屏幕前的我,不禁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当他们脱下防护服,汗水淋漓却满脸自豪地接受采访时,那份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深深地震撼了我。
电工每天都在与生命赛跑,在百米高的电塔上书写着责任与担当。他们不仅是电力传输的守护者,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英雄。
(指导老师:王振强)
★电工叔叔的“得力助手”
□小记者 黄吉平(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三年级)
走进劳模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与电力作业相关的技术创新项目,有便携式电动液压安普枪,有基于配网带电作业用的绝缘瓷瓶装置,还有柔性电缆专用手推车等。这些创新项目展现了现代电力技术的魅力,点亮了我对电力科技的无限遐想。
随着参观的深入,我们还知道了无人机在电力检修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大大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提升了作业安全系数,是电工叔叔们的“得力助手”。现场,我们也当了一回小飞手,尝试了无人机的操控,真是太有趣了。
(指导老师:黄惠蓉)
★电的奇妙旅程
□小记者 颜小萌(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城东校区五年级)
活动中,我知道了新型电力系统的“五位核心成员”:光伏能源装置,它将阳光转化为清洁的电能;储能装置,则是电力的“银行”,储存多余的电能以备不时之需;充电桩,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推动绿色出行;风力发电装置,利用自然的力量,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还有巡检小机器人,它是电力系统的“眼睛”,确保一切设备的安全运行。这五位成员各司其职,共同编织了一张高效、环保的电力供应网络。
我们还跟着“一度电”展开了“奇妙旅程”,知道了电是如何跨越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的。而最让我震撼的是,一度电的能力竟如此巨大!它足以支撑一台挂式空调连续运转1.5小时,让一台电视播放长达10小时,或是点亮一盏普通台灯40小时。我要珍惜每一度电,为保护地球、节约能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指导教师:周小凡)
★“飞”常体验
□小记者 林瑾一(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三年级)
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无人机的简单操控,那小巧的无人机轻盈升空,精准执行我的指令,令我激动万分。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与爸爸分享这份新奇。爸爸告诉我,无人机用途广泛,从物流运输到农业管理,皆能大显身手,潜力无穷呢。
这次无人机的“飞”常体验,让我亲眼见证了科技的奇迹,更激发了我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无限憧憬。(指导老师:黄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