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林婷瑜 通讯员 凌怡 文/图
日前,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与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的小记者们前往鲤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与“剪纸绘就世遗美 文明润泽古城韵”主题活动。
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小记者们参观鲤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成果展,了解实践中心的功能及其开展的活动。随后,非遗剪纸手艺人陈华为小记者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剪纸课,在她的指导下,小山丛竹、文明等元素在小记者们灵巧的手中跃然纸上,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
此次活动不仅让小记者们亲身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魅力,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之旅。
★剪纸的艺术魅力
□小记者 陈悠然(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五年级)
陈华老师告诉我们,非遗剪纸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它巧妙地运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出各种精美的花纹。在唐宋时期,剪纸艺术达到了巅峰状态,人们开始在剪纸中寄托更多的精神内涵。例如,剪一个“福”字象征着幸福美满,剪一颗桃子则象征着长寿与健康。
我们这次雕刻的是为“文明”代言的“小山丛竹”。陈老师先向我们解释了“小山丛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的关联,而后,引导我们进行刻纸体验。虽然最终我们未能完成挑战,可却真实地感受到了剪纸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指导老师:钱萍婷)
★指尖的非遗密码
□小记者 黄竣楠(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五年级)
这些精美绝伦的作品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陈老师向我们揭开了答案。首先,需用画笔在纸上精心勾勒出构思精巧的图案;接着,凭借着超凡的耐心与精湛的技艺,用刻刀沿着画好的线条徐徐而下;最后,将完成的刻纸作品进行装裱即可。
剪纸看似简单,可实际操作时却让我们“叫苦不迭”。我不禁思索,AI生成剪纸图案已不是新鲜事,为何人工剪纸依然散发着不可替代的魅力?原来,剪纸这门古老技艺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历史的沉淀,是文化的传承,它不仅体现了人类对艺术的不懈探索,更值得我们用心珍视、全力保护与传承。
(指导老师:张悦)
★收获美好果实
□小记者 罗沐宸(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三年级)
剪纸前,我们认识了世遗古城十二组景,观看了《世遗古城十二组景为核心价值观代言》宣传片,了解了古城文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展出的剪纸作品栩栩如生,有的细腻描绘了鲤城区的古朴建筑,有的则生动再现了泉州世界遗产景点的旖旎风光。
通过剪纸体验,我体会到剪纸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享受,更是一种对耐心与细致入微精神的考验。是啊,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日常生活,唯有倾注真心与专注,方能收获美好的果实。
(指导老师:郑娃萍)
★凝聚无数人的心血
□小记者 王克(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六年级)
剪纸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这项传统技艺的难度。才刻了一会儿,我便感到腰酸背痛,手中的刻刀也变得沉重。然而,正是这样的艰难,让我更加敬佩祖先与剪纸传承人的智慧与技艺。他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将这份技艺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这背后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又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与智慧啊。(指导老师:陈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