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融媒体记者杜连财 通讯员黄忠族 范英帅 文/图)日前,载满泉州特色纺织品、鞋服的“美高1”号集装箱班轮鸣笛启航,将“泉州优品”送往菲律宾马尼拉。这抹穿梭于碧波之上的“钢铁驼队”,正是泉州外贸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泉州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达2.23万标箱,同比劲增21.78%,成功实现“开门红”。
今年以来,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的泉州,紧紧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持续加大对国际集装箱业务开拓力度,强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往来,发力打造“海丝”枢纽港口建设。
目前,泉州港共有外贸集装箱航线14条,可到达新加坡、雅加达、泗水港、巴生港等17个城市(地区),有效覆盖东南亚地区,并打开通往欧洲、中东、非洲等流向通道。在石湖港区作业现场,龙门吊正将印着“中国制造”的集装箱精准装船,港口负责人表示:“现在每周都有固定班轮发往马尼拉,航线密度较去年有显著提升。”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持续优化的口岸服务在保驾护航。泉州海关创新推出的“提前申报+抵港直装”模式,让企业感受颇深。“现在货物到港就能直接装船,平均节省2天通关时间。”某鞋企外贸经理林女士边说边展示手机上的通关进度条,“特别是节后复工阶段,海关24小时预约查验,保障了出口时效。”
值得关注的是,机电产品、建材家居正成为出口新增长点,与传统的纺织鞋服形成“双轮驱动”。业内人士分析,RCEP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叠加泉州完善的轻工产业链,预计今年上半年外贸集装箱量将保持双位数的增速。随着港区5G智能码头建设推进,这个千年古港正以“数智化”重塑国际物流枢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