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吕振震
今天是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南方地区在小满节气期间降雨多、雨量大,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正如民谚云“小满,江河渐满”,进入雨水多、湿气重的节气,我们该如何养生呢?记者采访泉州知名中医和养生人士,分享初夏养生除湿的小妙招。
夜卧早起
可艾灸晒背补元气
民间传统文化与中医研究人士罗选龙认为,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此时南风渐起,麦浪初成,天地间充盈着蓬勃生长的气息,人体阳气外越而阴气内守,形成“阳盛于外,虚于内”的特殊状态。晨起可见露珠凝结于草木,正午时分暑气初现,这种昼夜温差达10℃以上的气候特征,对脏腑功能形成特殊考验。
罗选龙建议,小满的生活起居应遵循“夜卧早起”的夏季养生法则,宜将作息调整为5:30—6:00晨起,22:00前入睡。此时辰对应手少阳三焦经当令,适当早起可借少阳生发之气振奋阳气。
天地气交带来的湿热交蒸,易使人体形成“外热内寒”的格局。此时养生当取“春夏养阳”之道,通过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培补元气,配合晨间晒背(9—11时为宜)吸收太阳真火,使体内阳气如麦粒般日渐充盈。
B
以清淡为主
辨体质调饮食
如何从饮食方面消除体内湿气?主任医师阮传亮推荐几个除湿小妙招。
阮传亮认为,此时节,自然界的阳气渐盛,人体也需顺应时令变化,调整日常起居,防热防湿、安然度夏。小满后泉州气候仍以雨水、潮湿闷热为特点。这种雨天多、湿度大又闷热的天气,老人、小孩以及体弱者容易患病。他建议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太油腻。饮食调理需把握“清热不伤阳,利湿不劫阴”的原则。湿热体质者可多食冬瓜、丝瓜、苦菊等时令菜,搭配赤小豆、薏苡仁煮粥;阳虚之人则宜以生姜、紫苏温中,佐以山药、芡实固护脾胃。
阮传亮介绍了一方初夏解暑利湿的养生药膳:冬瓜薏米老鸭汤。材料:老鸭一只、冬瓜300g、薏米30g、茯苓15g、生姜3片。做法:老鸭洗净切块后冷水下锅,加料酒、姜片焯水去腥,将鸭肉、薏米、茯苓、姜片放入砂锅,加足量开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5小时,再加入冬瓜块炖20~3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本药膳可清热解暑、利湿健脾,适合湿热体质服用。
此外,他还支招了初夏养生小茶饮:薄荷柠檬茶。薄荷2克,柠檬1片,绿茶5克;冰糖适量;将绿茶、薄荷和冰糖放入杯中,用沸水泡,加盖闷泡;至稍温,投入柠檬片即可,可多次冲泡。在茶叶中添加酸味的柠檬和清凉的薄荷,可健脾开胃,促进消化,并能散热解毒,清利头目,疏解心胸郁闷烦躁,有健脾和胃、调养心神的双重效果。
小满侧重
避暑湿防未病
除了起居与饮食,家居环境也不能忽视。罗选龙认为,南方渐起的“龙舟水”与北方初显的干热风,共同构成小满时节的气候主旋律。此时节湿热交织,形成致病“温床”。家居环境要保持适度通风,湿度控制在50%—60%为宜。可在室内悬挂艾草香囊,或点燃苍术、白芷制作的避瘟香,利用芳香化浊的原理净化空气。凉席选择则颇有讲究:竹席适合实热体质,草席适宜平和体质,而亚麻席则是阳虚之人的最佳选择。
“未病先防”在小满时节尤为重要。每日晨起按摩曲池(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外侧端)、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两穴各3分钟,能增强脾土运化功能。易发湿疹者可常备马齿苋煮水外洗(鲜品200克加水煎煮20分钟),配合饮食忌口收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