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5月21日

诗意萦绕的小镇

(视觉中国)

■蔡天敏

我还处在十四五岁的少年时期,觉得每逢到了小满期间,我所住的闽南小镇充满着诗意。

小镇是个农户与工商居民杂住在一起的地方。小镇外,是一大片的菜畦与稻田。到了农历四五月间的黄梅时节,时常是细雨绵绵的,小镇农民忙着给稻田补水,或者追肥,田野里是一片人头攒动的忙碌景象。

我们小镇有好几个池塘,有六角池、莲花池,也有一条流入大海的小溪流,另外还有众多的小水潭。小满时节,水位上涨,这么一来,给稻田补水提供了方便。输水的农械,常见的有两样,一样是戽斗,一样是水车。

使用戽斗需要手劲与腰劲。两个农人,共持着两条绑在戽斗耳朵和底部的绳子的一端,就可戽水入田。那戽斗口呈鸭嘴舌状,农人的两只手时高时低,交错配合协调,将那戽斗斜抛入池塘里取水,旋即提起泼入稻田,持续连贯,连那水声都哗哗作响,很有韵律。

另一样输水的器械是木制的水车。水车像条水龙一样,“龙头”,踞立于池塘与稻田相接的岸上,“龙尾”落在水里,一般由两三个人在龙头上踩踏木轮,上面有一横木做扶手可倚靠,维持身体平衡。水车的汲水方式,就是脚踩着踏轮,将水车上一节节构成的“龙链”中的水逐层“车”上来。由于“龙链”一节节的隔板并不十分严实,“车”上来的水,会倒流一小部分,水车也就淋淋漓漓的,发出细细的汩汩流水声。

在黑白电影《柳堡的故事》里,伴着《九九艳阳天》的美妙旋律,就有水车车水的镜头。我年少时,在我们小镇的诸多池塘、小溪里,就放置着许多水车,我和小伙伴们上去踩踏,水一漾一漾地被踩了上来,但是得花不少气力,有时还会踩空。而一旦踩空,那漾上来的水就会哗哗往下流,好像一个泄气的少年在嘲笑我们的笨拙。如今回想,那是诗意盎然的。

我家住在小镇的街巷旁,房屋呈现典型的竹篙形状,前门临街,后门临巷。小巷里住着多家农户,我父母亲是做饼的,算是小手工业者,和农家关系是融洽的。我和邻居的农家大叔合得来,他还教我给庄稼补水的要领:“稻田要灌满,而给甘蔗灌水七分,以防倒伏,给地瓜灌水五分,否则会烂根的。”我听后,觉得很长知识。

我们小镇也是个下象棋之乡,街巷的骑楼下,中午过后会摆上棋摊,大多数情况下,是两三摊,下棋者来自四面八方。甚至在晚间时,还有人邀约着下象棋,哪怕是在小满时节,天也常常下雨。

当时,没有电视,没有手机,连黑白电影也是很少看的。能够下象棋算是不错的消遣,因此,夜晚约等客人来下棋,却等到无聊闲敲着棋子来打发时光也是有的。我就碰到了这样的情景。我家不远处就有稻田,等人的时候,从稻田那边会传来青蛙的呱呱声,时断时续的。月光之下,小镇清澈澄明。

--> 2025-05-21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135434.html 1 诗意萦绕的小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