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5月21日

从“冰冷决绝”到“抱团取暖”

英欧关系逃不出的历史轮回

中国人常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历史经验在英国与欧盟关系上竟也得到映照。5月19日,英国与欧盟在“脱欧”后的首次正式峰会上达成一系列协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其为“历史时刻”。英国与欧盟当年分手时多么冰冷决绝,如今双方却转而“抱团取暖”。英欧关系戏剧性变化既是全球地缘政治剧变的缩影,也是历史惯性与现实利益交织的必然结果。

英欧峰会

多个领域达成协议

此次峰会,英国与欧盟在防务、渔业和贸易等多个领域达成协议,标志着双方关系从“切割”转向“缝合”。在食品贸易领域,双方同意取消动植物产品的常规边境检查,推动英国生肉制品重返欧盟市场,预计每年可为英国经济贡献近9亿英镑。国防采购方面,英国获准参与欧盟价值1500亿欧元的国防联合采购计划,包括为乌克兰提供军备支持,为英国军工企业打开新市场。渔业争议得到妥协安排——欧盟渔船获准在英国海域作业期限延长至2038年。此外,双方拟设立年轻人跨境工作生活机制,设定人员流动限额及停留期限,通关便利化操作将会结束英国“脱欧”后边境排长队的“噩梦”。不过英政府仍坚称,不重返单一市场与海关联盟的“红线”不变。

英欧此番“破冰”,表面是双边利益驱动,深层折射出美国政策转向对跨大西洋关系的冲击。在安全领域,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单边行动令英欧倍感“被抛弃”。此次国防合作协议中,英国军工企业参与欧洲军备计划,正是对“美国不可靠”的直接回应。在经贸领域,美国政府对欧盟钢铝加征关税迫使英欧搁置分歧。在此背景下,英欧选择以市场互惠对冲外部风险:简化食品贸易流程,共同应对供应链挑战。

英欧抱团

回归务实仍暗流涌动

回望二战后英欧关系的80年纠葛,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试图以英美关系、英联邦、欧洲大陆为支点维持大国地位,但欧洲一体化进程迫使英国转向“桥梁”角色——既借欧盟提升影响力,又借美国制衡欧洲。然而,伊拉克战争、欧债危机等事件暴露了英国“桥梁”的脆弱性,催化“脱欧”公投。“脱欧”后的英国经济遭受重创,GDP缩水、通胀严重,对欧出口大幅下降。直至斯塔默政府上台,英国才清醒认识到完全摆脱欧盟不现实,转而寻求有限合作。此次协议标志着英国回归务实主义。

展望前路,英欧虽然重新开始走近,但结构性矛盾仍暗流涌动。即便贸易壁垒缓解,英国金融业外流、劳动力短缺等结构性难题也非短期可解。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说过:“未来一代人或许会将英国带回欧盟。”在全球化裂变与大国竞争加剧的当下,英欧的“有限合作”是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这场轮回既是美国霸权大棒下的副产品,也是现实对意识形态的胜利。

(新华社 吴黎明)

--> 2025-05-21 从“冰冷决绝”到“抱团取暖”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135445.html 1 英欧关系逃不出的历史轮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