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5月27日

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城东校区小记者走进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制作迷你娘惹装 邂逅花样南洋风情

老师指导小记者们量体裁衣,制作迷你版娘惹服。

■融媒体记者 林婷瑜 通讯员 张艳 文/图

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城东校区小记者走进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参加“花漾南洋——娘惹装手工DIY体验活动”。

博物馆社教老师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向小记者系统介绍了娘惹文化,并指导小记者们完成微缩版娘惹装制作。小记者通过传统剪裁技法,融入个性化创意设计,搭配具有南洋风情的纹样贴纸,在动手实践中领略娘惹文化的丰富内涵。

★领略娘惹文化魅力

□小记者 林钰敏

(丰泽三实小城东校区四年级)

据老师讲解,娘惹文化最早可追溯至明朝,早在当年郑和下西洋期间,就有不少华人前往东南亚地区定居,并与当地居民通婚。婚后生下的男孩被称为“峇峇(bā bā)”,女孩则被叫做“娘惹(niáng rě)”。随着时间的推移,独具特色的娘惹服饰应运而生。在新加坡,娘惹服饰的上衣被称作“卡峇雅(kě bā yǎ)”,下裙则叫“纱笼”。值得一提的是,娘惹文化的范畴十分广泛,除了服饰,还涵盖独特的美食、建筑等多个领域。

了解完娘惹文化,我们迎来了制作“迷你”娘惹服的环节。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包,先将纱笼仔细粘贴好,随后开始缝制卡峇雅。缝制过程中,我沿着边线小心操作,生怕出现一点差错。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制作,一件精致完整的迷你娘惹服饰终于呈现在我眼前。

此次活动中,我不仅深深领略到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通过亲手制作,体会到服饰制作的精巧与不易。

(指导老师:吴婷窈)

★制作迷你娘惹服

□小记者 王雅诗

(丰泽三实小城东校区三年级)

这次活动中,我们试着挑战制作迷你版的娘惹服饰。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将布料套在微型模特身上。可当我准备缝制时却慌了神——针脚该怎么起?好几次针尖“调皮”地扎到我的手指,疼得我直吸气。老师注意到我的窘迫后走到我身边,一边示范一边耐心讲解。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窍门。虽然我的针脚歪歪扭扭,但看着这件承载着汗水与努力的作品,我的心里满是成就感。

--> 2025-05-27 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城东校区小记者走进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136340.html 1 制作迷你娘惹装 邂逅花样南洋风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