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5月28日

组团破解“月光魔咒”

年轻圈层兴起 “存钱搭子”

(CFP)

■融媒体记者 康云

吃饭找“搭子”、旅行找“搭子”、运动找“搭子”、学习找“搭子”……在“万物皆可搭”的社交风潮下,现在这股“搭子风”也吹进金融界,兴起了“存钱搭子”。众多“80后”至“00后”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或是一对多的方式互相监督、分享攒钱经验,完成各自的存钱目标。

记者近日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发现了不少寻找“存钱搭子”的帖子,并亲身加入了几个“存钱搭子”群,一探究竟。

抱团监督

“剁手青年”变身“储蓄达人”

在福州某事业单位工作的“95后”晏子,曾是典型的“月光族”——月收入过万元却难有积蓄,衣帽间里堆满未拆封的当季新品。不想3个月前的一条存钱挑战视频彻底颠覆了她的消费轨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加入“存钱搭子”群后,她现在每日晒开支、接受群友“灵魂拷问”已成为固定仪式。如今,晏子的月存金额从零突破至4500元,距离“月存5000元”目标仅一步之遥,曾经的“剁手党”正稳步进阶为“储蓄达人”。

“存钱不再是孤独修行,而是群体战役。”厦门大学大二学生袁同学笑着说。这位曾日均外卖消费破百元的“干饭达人”,如今严格践行“日50元生存挑战”,将生活费压缩至极致,更通过周末家教兼职,在3个月内攒下人生首笔万元存款,完成从“月光学生”到“万元户”的蜕变。

记者调查发现,福州、泉州、厦门等城市已涌现大量“存钱搭子”群,成员覆盖“80后”至“00后”全年龄段。这种“抱团监督”模式正掀起另类理财革命:用他律对抗消费冲动,以组团破解“月光魔咒”。

记者体验

“他律促自律” 群组规则各异

“存钱搭子”概念源自网络论坛,现已发展为覆盖微博、小红书、豆瓣等平台的自发性社群。记者检索发现,该话题浏览量突破372万次,衍生6.1万条深度讨论,更催生“月存500元挑战”“百万存款计划”等分层理财目标招募帖。

宝妈博主“可心de娘”在工作育儿之余创建了“粉丝财富增长小岛”社群,将成员按收入细分为三个层级,通过“他律促自律”机制帮助成员培养开源节流习惯。记者加入多个存钱群组体验后发现,社群规模从数十人到数百人不等,准入机制呈现多样化特征:既有开放式群组,也有基于月收入、存款目标、身份标签的细分社群。规则体系形成“严格打卡制”与“柔性监督制”双轨并行模式——前者要求每日固定时段上传消费明细,缺勤超限将被移出;后者仅作建议性提醒,更强调成员自觉性。

安全隐患

晒存单存风险 警惕信息泄露

随着参与人数激增,“存钱搭子”群背后的安全隐患逐渐显现,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尤为突出。记者在社交平台看到大量公开披露收入、存款等敏感信息的招募帖,部分成员为证明参与度,甚至在群内晒出完整存单照片,所属银行、年化收益率、存款额度、起息日、到期日等关键信息一览无余。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群组要求填写职业、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或通过附带理财推广的小程序打卡。

参与者周芳向记者反映,她加入“存钱搭子”群后频繁收到基金推荐链接,“本想找监督伙伴,却变成理财推销现场”,最终选择退群。对此,厦门市反诈中心提出“三不原则”警示:不透露身份证号、不展示资产证明、不泄露居住地址;打卡晒图时应对存单关键信息打码;拒绝点击理财链接,不轻信转账要求。

福建聚泰律师事务所傅永涛律师提醒,参与者应谨慎选择群组,严格控制敏感信息披露,一旦发现过度收集职业收入数据行为应立即退群并举报。对于成员推荐的理财产品,更需保持警惕,避免盲目参与导致财产损失。

--> 2025-05-28 组团破解“月光魔咒”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136549.html 1 年轻圈层兴起 “存钱搭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