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邱丰 文/图
夏夜的泉州西湖公园漾着粼粼波光,当广场舞的鼓点与交谊舞的旋律在湖畔交织,西大门附近一群身着橙色T恤的身影正随着音乐起落。“公益拍打操”五个白色字样在暮色中跃动,手掌拍打身体的“啪啪”声与节奏明快的乐曲相映成趣,勾勒出城市夜空中一道充满活力的健康风景线。
13节拍打操 拍出精气神
每晚7时许,拍打操的爱好者们陆续来到西湖公园西大门集合,他们中既有银发长者,也有穿着便装的上班族。7点40分,音乐准时响起,原先还在闲聊或做热身的人们立刻停止交谈,自动列成整齐方阵,跟随着领操员的动作开始做拍打操。
在领操员带领下,他们整齐地伸直胳膊,以手腕带动手掌,“啪啪”左右手交替着,有节奏地轻轻拍打自己的头顶;再双手握拳借臂力前后甩动拍打后颈下方的大椎穴,这个动作对部分年纪较大或肩膀肌肉僵硬者来说,做起来比较费劲,但每个人都神情专注,努力跟上节奏。在拍打肩颈、手臂特定部位时,大家手臂自然下垂,再双手交替拍拍打肩膀、手臂。
最有趣也最需要配合的是第九节拍后背。当音乐旋律一响起,大家很自然地两两一组,前一位俯身弓背,后一位双手有节奏地、力度适中地拍打对方后背。搭档之间配合默契,拍打一定次数后,再交换位置。
组织者林先生介绍,拍打操也叫“传统拍打”或“禅拍”,总共13节,类似广播体操,是一种通过拍打促进血液流动,打通身体微循环,放松身心的康养方式。“我是3年前在这里跟着傅老师习练后,感觉身体放松许多,精气神也足了,就一直坚持下来。”每次做操大约40分钟,看到有路人跟着学,林先生都会走过去耐心指导。“拍打操最早六七年前在文庙开始,参与者以老年人为主。现在芳草园、浮桥鼎盛大观、见龙亭小区等地方,都能看到练习拍打操的队伍。我们这儿有固定的人员聚一起锻炼,也有对拍打操感兴趣的流动人员,队伍人数算是比较多的。”
从陌路到伙伴 一起分享生活趣事
在拍打操的人群里,每个人加入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因为一起坚持锻炼,许多人从不相识到可以互相分享的伙伴。
57岁的余先生是一名司机,开了33年车,颈椎腰椎因为常年开车有劳损,坐久了就腰酸背痛。有一次路过西湖公园,他看到大家动作整齐有力地做拍打操,觉得或许对身体有帮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队伍,后来成了固定成员。“来这拍一拍,动一动,身体舒服多了,关键是还认识了一群好伙伴。”余先生笑着说。
王先生以前患有坐骨神经痛,走路久了腿会发麻,坚持锻炼了三个月后,感觉疼痛有所缓解,于是,除了刮风下雨,他几乎每天都不缺席。58岁的陈女士则把拍打操与慢跑结合成“冻龄秘诀”,“锻炼需要自律,没有坚持就没有效果。”她说。
最让林先生觉得开心的是操后围坐的“养生茶话会”。大伙练完操常常聚在一起聊天,有人会说说自己缓解疲劳的小方法,有人则分享运动时的注意事项,还有三五人聚一起“话仙”(聊天)。林先生告诉记者,拍打操队伍有个核心微信群,里面有40多人,平时群里很热闹,大家除了讨论锻炼,也常分享生活里的趣事。天气变冷变热了,群里就有人提醒添衣减衣,谁要是遇到点难处,其他人也会帮着想办法。
“一人健康,全家幸福”,是拍打操最后一节大家喊的口号。林先生说:“大家来这里,不是指望有什么神奇效果,就是抱着积极心态,每天坚持锻炼,用快乐的状态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