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6月30日

小记者走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体验“十八科母” 初识梨园雅韵

小记者换上戏服,感受梨园雅韵。

■融媒体记者 傅蓉蓉 通讯员 洪思慧 文/图

近日,泉州师院附小、鲤城实小笋浯校区、泉州东海湾实验学校小记者走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与闽台梨园风雅集活动。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孙萍玉为小记者们当起了“非遗向导”,指导小记者们体验梨园戏的“十八科母”,并亲自示范戏曲执扇。小记者们还换上了戏服,化身梨园戏中的小生、花旦,沉浸于“举手投足皆故事”的戏曲世界。

★感受梨园之美

□小记者 苏沁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四年级)

初次邂逅梨园戏,是在外公的手机里。这次在孙老师的亲授下,我和小伙伴们一同穿越千年,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次我们学习的是梨园戏里的执扇,有时是转扇,扇面如行云流水般转动,展现柔美;有时是立扇,扇身竖直于身侧,尽显稳重。我模仿着孙老师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渐渐地,我仿佛站在戏台上,成为一名戏曲演员,感受着传统戏曲“玉步轻移扇底风,檀板缓敲鬓边星”的精髓。我想这就是传统艺术之美吧!

★一柄折扇写春秋

□小记者 陈辰

(鲤城实小笋浯校区五年级)

梨园戏有着800多年的历史,是首批国家级非遗。在梨园戏的舞台上,一柄折扇在指尖翻转,忽而如蝴蝶穿花,忽而似流云追月,这看似简单的道具,承载着千年戏曲智慧。这次,我跟着孙萍玉老师学习梨园戏中的持扇精要。

戏曲表演中,持扇讲究“三指”为基,腕带风流。孙老师用拇指、食指、中指轻捏扇骨,无名指与小指自然弯曲,形成“兰花指”的优雅姿态,扇柄朝向掌心,既稳且美。扇开五寸显娇羞,扇展全幅露风流,扇随脚步微微颤动,梨园戏的艺术魅力通过一柄小小的折扇展现得淋漓尽致。

★奇妙的梨园戏之旅

□小记者 林采岑

(泉州东海湾实验学校四年级)

活动中,最有趣的就是学各种手型了,螃蟹手、鹰爪手、观音手……每个手型都有独特的讲究。学螃蟹手时,我们把手指弯曲,像小螃蟹的钳子一样张合;学观音手时,双手轻轻摆放,感觉自己也优雅起来了。虽然大家的动作不太标准,但在孙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们渐渐有了点小模样。

这次活动就像一艘小船,载着古老的文化来到我们身边。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机会,学习这门精彩的传统艺术!(指导老师:李少芳)

★手势也能“说话”

□小记者 张辰衍

(泉州东海湾实验学校五年级)

孙萍玉老师笑容满面地走了进来,为我们介绍了梨园戏。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手势时,孙老师向我们示范螃蟹手,她手指灵活蜷曲又舒展,动作轻巧。而鹰爪手一亮相,她眼神瞬间锐利,指尖绷直,带着股英气,我心里直惊叹:原来手势也能“说话”。学执扇就更有趣了,我模仿着孙老师的动作,手却不听使唤,偷瞄旁边同学,大家也都笨手笨脚。可孙老师始终笑着,耐心纠正,那笑容让我似乎又有了劲儿。这一刻,戏曲的种子悄悄在我的心里发了芽。(指导老师:林惠玲)

--> 2025-06-30 小记者走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141205.html 1 体验“十八科母” 初识梨园雅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