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国家分数线)发布,由于国家分数线普涨,网友直呼“考研太难了”。您怎么看?
面对挑战 迎难而上
徐振宇:“考研难”是对的,“考研易”才不对头。如果人人都能读研究生,也就意味着门槛过低,那么研究生也就不值钱了。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挤走其中的不合适者,挤走考研的水分,是理所当然的。“考研难”固然把一部分考生挡在了门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生院校的质量。
流年拾忆:“考研难”是研究生考试的自然现象,因为考生逐年增多,即便扩招也不可能照单全收。研究生考试毕竟是选拔性考试,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才能为各校提供筛选的工具。“考研分数普涨”,也反映出目前研究生考试越来越激烈。但不论如何,考生都应该以正确心态去看待,尽自己所能去面对。
王启东:为什么考研?不就是为了增加一本文凭,为了在象牙塔里再躲上几年。考研应该回归其根本,考生应该挺身接受国家的人才选拔考试,为了社会发展、为了实现理想,而去进一步提升本领、作出奉献。难有何惧?向上攀登才难,向下滑溜才易。立志有为方难,虚度光阴容易。唯有树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精神,才能国家强盛,个人梦圆。
充分思考 务实决策
摇摇:依照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考研越来越热、越来越难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已经持续了较长时间,短期内难以降温。学历贬值、工作门槛提高等等,都导致了“考研难”。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唯名校和学历论的思想观念让不少考研者做出了非理性的选择。如果只是冲动考研、为了蹭热度而考研,那是虚耗光阴徒劳无功。
不知潇湘在何处:“考研难”的背后折射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用人单位设立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把一些原本不需要考研的毕业生也裹挟到了考研之中。就业市场上的学历歧视、学历“高消费”等现象,也催生了考研热。但毕业生应该理性选择,扭转当前“应试考研”的倾向。
胜平王:“考研难”的根源恐怕莫过于就业市场唯名校论、唯学历论等社会价值导向的偏差。面对“旺盛”的考研需求,除了保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定力,控制招生数量比例之外,加强学生引导工作,让真正有兴趣、有能力的人去选择他们心爱的事业,而不是盲目跟风随大流,这才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最优解。
理性看待 合理选择
中言利尔:“考研难”是多种因素叠加而成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不难才怪呢,对此应理性对待。要缓解这种现象,从国家方面来说,要破除唯学历论,拓宽人尽其才的渠道,创造有利的条件,让有真才实学的人都有用武之地。而从个人方面来说,应凭自己的爱好特长正确定位,不随波逐流、不好高骛远。有实力考研的就努力去争取,不是考研的料就不要盲目去凑热闹。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要相信,行行都能出状元,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蒲公英:选择考研来缓冲自己的就业压力,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好事。但需要注意的是,研究生学历未必就是一块能让毕业生成功入职的“敲门砖”,读研本是为了让学生有科学的研究框架、动手的研究能力,便于其日后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这才是培养研究生的初衷。如果学生对学术研究不感兴趣,对专业知识不想继续深入,那就不要跟风考研。本科毕业生应该理性定位,看清“考研难”背后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云上飞:近年来,“考研热”持续升温,“考研难”愈发明显。本科毕业生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考研,如果有心考研,那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况且,读研就是为了提升专业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也可以拓宽视野,并且以后在找工作时也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所以,不管考研有多难,只要有梦想,只要做好准备且敢于迎难而上,相信一定能成功“上岸”。
下期话题
超龄农民工正在逐步告别建筑工地。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一些在工地干了一辈子的农民工不解:“我还干得动,为什么不让我继续干下去?”一些农民工表示支持:“年纪大了,反应慢了,一旦出事,对家庭就是致命打击。”这也给相关管理部门带来新的课题。下期茶座,邀您聊聊“建筑业清退令”这个话题,您可在“温陵茶座”新浪微博留言,也可加入QQ群299935398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