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们,谁家有布洛芬或者止痛片?”“我家有,我住八楼,我拿去放你家门口,还是你来拿?”“你加这个人为好友,也住我们小区,她是开药店的,你联系她问一下。”
这段时间,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先看看自己所住的楼栋“抗疫工作群”里有什么新消息,因为事关核酸检测、物资配送等事务都是志愿者通过工作群发布。这段聊天记录就是我在群里看到的。
一段有问有答、及时暖心的对话,让群里每一个居家隔离的人们心里都暖暖的。我不禁感慨,虽然阴霾笼罩,但人与人之间的那股温情、那份友善从来都没有被隔断、被消解。
我岳父86岁高龄,患糖尿病已四十年有余,需长期注射胰岛素。隔离期间,家里的药用完了。我询问了很多地方,都无济于事。老人家的药没了,早上空腹血糖测量数值已达高危边缘,我和妻子急得团团转。
此时,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在楼栋“抗战工作群”里碰碰运气。我将“求救”信息发到了群里,没想到在我按下“发送”指令后不到一分钟,便有志愿者回复了。
“您好!您住几楼,我安排疫情期间紧急送药的同事帮忙解决,我们私聊。”我们互相加为好友,我把药物品类名称详细告知对方,最后通过志愿者,我拿到了药物。
这件事已过去一周,但我记忆深刻。病毒会传染,人间暖流同样会。我本不是群内“活跃分子”,经过这件事以后,每次看群内消息,除了关注核酸检测等事宜,大家家长里短、生活琐事,尤其是困境困难,我都会多看几眼。群里下沉一线助力一线防控的志愿者呼吁大家成立楼栋志愿者服务队,我主动报了名。
又是一个早晨,朝阳刚刚升起,群里又热闹了起来。“邻居们!我家通过平台买的青菜多了吃不完,谁要,请志愿者帮忙送过去。”“我昨天通过平台定的牛奶送到哪里去了呢?”“不好意思,是我们送错了。”“没关系,没关系,你们太辛苦了,我自己在群里问问,送错的我们自己调整就行了,再次感谢你们。”
一句句问答,一声声理解,如阴霾笼罩下透进来的一缕缕阳光时时温暖着我,也温暖着每一个居家隔离的人们。
在楼下每日核酸检测现场,我看到了志愿者温柔地搀扶耄耋老人的情景,看到了群众为志愿者递过去的一杯杯热水,也看到了人们对抗疫情的团结和信心。
疫情伊始,负责各封控区楼栋的志愿者挨家挨户统计,工作细致扎实,不漏一人。建楼栋“抗疫工作群”的初衷本是为了方便开展防控工作,没想到,后来却成了“暖心群”“解难群”“连心群”。原本并不认识的邻里,通过工作群拉近了距离,心与心贴得更近。
阴霾终会散去,我想“抗疫工作群”将会永远地保留下来。又一个新的早晨,群里又热闹了起来。对了!我要去当志愿者给邻居送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