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贵到连中国科学院也用不起了?近日,知名学术数据库中国知网再度被推上舆论风口。起因是网上流传的一则疑似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通告显示,由于2022年知网续订费用接近千万,计划通过其他数据库对知网形成替代。虽然随后知网方面回应称该消息不属实,但有中科院内部人士表示确有此事。
事件再度引燃了“天下苦知网久矣”的抱怨与质疑。19日,知网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一则声明表示,将继续为中科院所属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务。不过,即便这一事件得以解决,近年来频频曝出的高昂收费、版权侵权等问题,或因知网在本土学术数据库市场上的一家独大。 □北日/文 CFP/图
知网高额收费频惹争议
知网发布的声明称,2022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对包括知网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外部分数据库的采购模式进行了调整,由统一集中采购模式转变为有需求院所组团联合采购模式。经过友好协商,调整知网数据库订购模式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同时,知网表示,在过渡期间,知网将继续向中科院所属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务,直至2022年度协议签署并启动服务。
事实上,在这次中科院“不堪重负”之前,已有多家大学因知网高额的续订费用一度停用,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然而,由于对知网的高度依赖和无法找到有效替代项,部分高校最终不得已又选择了妥协。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在抱怨知网每年以100%的价格涨幅报价并宣布停用几个月后,再度与其合作。
内容“搬运工”的生意经
让知网被口诛笔伐的原因不仅仅是其向用户收取高额费用。由于知网并不产出内容,其多年来以极其低廉的价格,甚至不花一分钱的侵权形式获取海量论文资源,也让不少作者感到愤怒。
去年,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将知网告上法庭,原因是其著作的100多篇论文在全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被放上知网。赵教授在没有获得一分钱稿费的情况下,即便下载自己著作的论文还需要花钱。最终,法院判知网赔偿赵德馨70余万元。赵德馨教授曾经的学生、退休教授苏少之同样打赢了和知网的维权官司。
之后,赵德馨、苏少之的论文在知网全部下架。4月18日,赵德馨再度发声:“知网发布说明向我道歉后,从没跟我商量过论文上架的事情。”这意味着,赵教授的100多篇论文无法在国内最为重要的学术数据库中传播。而苏少之教授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由于论文被下架,还影响到了与其共同署名的年轻作者。这让苏教授感到“有些后悔”。
由于多次被状告侵权,目前知网除了以低廉价格从部分学术期刊获得论文授权外,还面向学术研究者公布了采用论文后可获得的稿费标准。然而,稿费需要作者自行申请,且最高仅有100元现金及400元面值检索阅读卡,与其“千万级别”的订购费用形成鲜明对比。
判定是否垄断或将开先河
一头高价收费,另一头低价甚至免费收录论文,打得一手好算盘的知网获得了极高的毛利率。天眼查显示,知网运营公司为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由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100%持股。2021年上半年,同方知网的主营业务收入约为4.96亿元,毛利率为51.3%。
之所以能够制定诸多“霸王条款”,是因为知网目前市场上一家独大的地位。根据知网此前公开信息,其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目前拥有机构用户2万多家,个人注册用户2000多万人,全文下载量每年达20亿篇次,高校占有率更是达到100%。
那么,知网是否织就了一张“垄断网”?此前,市场监管总局今年3月在线上回复“正在核实研究”。而在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看来,要判断知网是否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首先需要界定相关市场,然后判断知网在相关市场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最后判断其是否存在垄断行为。“总体而言,这方面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司法或行政处罚先例。”赵占领坦言。这也意味着,对知网是否垄断的定义,或将开司法先河。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程絮森认为,为学术传播提供便利检索条件,本身是一个好的服务,但在权益和收费方面,还需要多方合力进行协调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