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中山路,半部泉州史。”适逢假期,我和好友开启了古城探寻海丝文化之旅。
“要说中山路两边的建筑特点,那一定是中西合璧的骑楼。这长达两公里多的联排骑楼,规模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所谓的‘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这里的骑楼其实是东南亚的建筑风格。”导游指引我们看两边的骑楼介绍,“无数的海外侨胞在南洋经商后,回到家乡,他们建造了骑楼,又在骑楼中融入了闽南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向上望去,走廊之上,居然是西式风格的建筑!一扇扇西式窗户,一间间西式园楼,便建在中式的浮雕之上,别具特色。
继续前行,出现在眼前的,便是有泉州第一教堂之称的“基督教泉南堂”。蓝天白云下,泉南堂大楼辉煌壮观,显得庄严、肃穆。置身百年泉南教堂,你仿佛遇到一座有生命的建筑,述说着泉州厚重的历史,还有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性格。
“我们即将参观的泉州侨批馆,也是著名华侨陈光纯先生的故居。”导游的话音一落,一座三层红色洋楼,赫然出现。高大的罗马柱上挂着的是“泉州侨批邮局”牌子,大门上则是“泉州侨批馆”几个鎏金大字,显得熠熠生辉。
走进侨批馆,入眼皆为书籍与邮票,珍藏了当年海外侨胞与家人通讯的家书、补贴家用的汇款凭证、返乡建设祖国的书信等。侨批纸短,既有在异国他乡打拼的辛酸血泪,更有在外游子的家国情长,每一封侨批的背后都蕴含着独一无二的故事。泛黄的信纸漂洋过海,是魂牵梦萦的思念;反复叮嘱的经商之道,是泉州人至诚至善、诚信为本的内核;勉励鼓舞的温暖话语,是泉州人爱拼敢赢的精神。
“一封侨批一片情!我在等风也等你!”此刻,我明白了何为华侨的眷念,何为家国大爱,何为民族精神。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总有一方土地使你夜夜思念,这就是故乡,这就是祖国。
许多穿越历史长河、历经岁月洗礼的建筑,成了一段段凝固的历史,在今天,仍然散发着独有的魅力,低语轻谈着古城深沉的历史底蕴,和光明城独特的海丝文化。
(庄泓毅 泉州外国语学校学生)
征稿启事
“我爱泉州世遗”征稿活动持续进行中,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各地旅行爱好者、外国友人等,提供与泉州世遗的相关故事、文字、图片等,共同展示泉州世遗与人之间温馨美好的故事。来稿字数在800字以内,图片需注明拍摄者和图片内容概要,本报将择优予以刊登,或深入采访后进行报道。
来稿请发送至邮箱:zkb@qzwb.com,或者拨打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96339提供线索。请注明“我爱泉州世遗”征稿活动,提供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稿件和线索刊发后,将寄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