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评论·民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9月14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保护方言也是文化自信
□薄鲁晖

闽南语被誉为“中国古代语言活化石”,是闽南及台湾地区民众、海外闽南籍华侨华人共同的乡音记忆。作为全国著名侨乡、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是保护和传承闽南语的重要“基地”,也是加大闽南话保护力度的重要支点。据本社媒体报道,日前,首个由官方策划实施、专业学术机构指导的泉州腔府城音研学平台和语音词典——“泉腔鲤音”闽南语研学小程序(测试版)上线运行。该程序拥有许多闽南话保护方面的首创尝试,旨在充分利用新平台、新技术、新力量,大力推进闽南方言抢救性保护传承,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保护闽南方言的文化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独特的文化智慧,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保护传承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地区的方言,承载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方言让人们“听得见乡愁”,它是一方水土的灵魂,是无数游子的记忆,是地域文化的血肉,保护好方言意义重大。在此前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明确将“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纳入其中。

然而,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是,很多地方的方言正在“消亡”,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年青一代对方言的“陌生”。曾有全国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提到“很多城市,6岁以下的儿童几乎不能说方言,甚至连听懂也有困难;6岁到15岁的少年,大体可以听懂方言,但基本不说。15岁以上的青年,有时会说说方言,但说得不地道,没有‘土味’。”

为此,不少地方已经在自主探索一些颇有特色的保护举措,例如试点“方言进校园”“方言报站”“地方台方言类节目”等。同时,不少地方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将方言视为“文化生态圈”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纳入保护范围。还有一些城市,则是通过建立方言档案的形式,希望将方言传承下来。比如,陕西就以方言语音建档,用录音、影像留住祖先的声音,并以县为单元建立方言数据库,解密陕西方言密码,全面保存“陕西记忆”。

当然,要真正保护好方言,更需要从加强年青一代对方言的“主动式”学习入手。一方面,要充分立足融媒时代的传播特点,让方言以更加新颖有趣的方式传播。例如,此前云南傈僳族小伙就以一段“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方言口型秀,向全国网友介绍了家乡方言的有趣发音,进而引发了各地网友争相效仿,纷纷录制类似的视频,晒各地特色方言,一度形成了“现象级”的方言狂欢浪潮,包括人民日报、央视等央媒也跟进报道。这无疑让很多原本对方言不熟悉的年轻人,产生了学习了解方言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充分借助非遗魅力,厚植保护方言的基础。很多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曲艺,都是用方言进行演绎的。这些非遗曲艺不仅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可以通过更好地传习、传播这些非遗曲艺,来引导年青一代主动了解学习和准确掌握方言。这样也能让地方语言类非遗项目走出后继乏人、缺少观众的困境。

此外,我们还应当清晰地认识到,保护传承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积极倡导社会大众学习使用普通话,是为了便于克服交际困难,促进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方言则承载着地方的文化,也是我国语言多样性的一个具体的体现,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普通话与方言,二者承担的社会功能不同,推广普通话和传承方言可以并行不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评论·民声
   04版:教育
   05版:都市·社区
   06版:都市·民生
   07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要 闻
   08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综合·民生
   09版:台商投资区·经济·资讯
   10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文体·副刊
   11版:经济·资讯
   12版:经济·财富
   13版:地方新闻
   14版:热线新闻
   15版:刺桐红
   16版:综合新闻
线下无理由退货
保护方言也是文化自信
世相观澜
严厉打击
让普通百姓种得起牙
志愿服务,诚意岂能成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