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都市·深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9月20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向险而行 无私救援
——记为生命撑起“安全伞”的民间救援队
雷霆救援中心冒雨救援被困车辆
泉州蓝天应急救援中心队员开展日常训练
安捷海岸救援服务中心的救生员营救落水群众
泉州蓝天应急救援中心队员参与救援
泉州市冬泳协会红十字会水上救援队开展水上救援应急演练

近日,一名女子从市区笋江桥跳下轻生。危急时刻,江西人胡勇平、泉州市冬泳协会红十字会水上救援队(以下简称“冬泳协会救援队”)成员许兆恺合力将女子救上岸,冬泳协会救援队成员陈鸿腾为女子做心肺复苏。2分多钟后,原本没了心跳的女子苏醒过来。

今年暑期以来,冬泳协会救援队已经成功救援溺水、坠河者6人。除了冬泳协会救援队外,我市还有不少民间救援力量,如:活跃在我市各地的蓝天救援中心和雷霆救援中心、守护石狮黄金海岸边安全的泉州市安捷海岸救援服务中心、在石狮蚶江镇石湖海域值守的蚶江镇游泳协会……连日来,记者走近这些民间救援队,倾听他们的救援故事,感受他们的艰辛与坚守。

□本报记者 郭芳蓉 王丽虹(受访者供图)

生死救援

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每一次群众求助后,他们奔波在危险的救援一线,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救出险境。

笋江桥下值守

今年拯救6条生命

今年8月10日13时许,25岁的余先生和2名工友到笋江桥下游泳。当他们3人游到旧桥的断桥处时,余先生被湍急的水流卷入断桥的第1个孔洞。在这生死一线的危急时刻,冬泳协会救援队成员刘添财拿着浮板跳入水中,朝余先生奋力游去,最终把他从水里拖起来,带回岸边。

劫后余生的余先生在岸边躺了很久,脸色苍白,恢复体力后,他向刘添财再三表示感谢后才离开。隔日,他根据闽南习俗,买了鸡蛋面线向救命恩人表示感谢。他感激地说:“要不是这位大叔出手相救,我就危险了。”

据悉,今年7月1日至今,冬泳协会救援队成员在笋江桥下相继救起6名溺水、坠河者,其中有2名未成年人。

“2008年至今,救援队已成功从水中救回上百条生命。”冬泳协会救援队副会长施凭南告诉记者,每年7月1日到9月1日下午1时到晚上7时,队员会轮流在笋江桥下值班,应对突发状况,同时劝导游客安全下水,并义务清洗岸边的淤泥和碎石,防止游客意外落水。

溺水男孩被救起

家人送锦旗致谢

今年8月5日下午4时30分,泉州市安捷海岸救援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安捷救援中心”)黄金海岸大队的队长高燕吞、队员高铭勇和李凯闽在海边巡视时,突然看到黄金海岸观音像旁有两人溺水。原来,一名小男孩套着游泳圈在岸边游泳,不料游泳圈比较大,小男孩意外滑落溺水。当时在场的家人急着救孩子,也不慎溺水。高燕吞等三人马上跳下海,利用救生浮标将小男孩及其母亲救上岸。

高燕吞回忆,获救的小男孩当时全身发紫、呼吸困难,救生员马上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120。男孩父亲后来给救援人员送来锦旗表达感谢。

无独有偶,9月1日下午3时许,在石狮蚶江镇石湖海域,海钓爱好者郭某在石湖海域的草屿礁石海钓时被涨潮的海水围困。蚶江海防派出所接到郭某求助电话后,第一时间联系蚶江镇游泳协会。该协会会长郭清池立即带队驾驶救生艇展开紧急救援。当时正值涨潮,海域风大浪急,救生艇根本无法靠近礁石。危急时刻,协会会员陈长钳背起救生设备跳入海中,直接游到礁石上,将救生圈和救生绳送到郭某手中。紧接着,他迅速给郭某绑上救生绳,救生艇上的郭清池、郭建伍、郭增逐三人抓着绳子另一头,将郭某安全拉到艇上,并将其安全护送上岸。

“今年以来,协会成员在石湖海域救起了五六名溺水的群众。”郭清池说,协会成员每天都在石湖海域边值守,一旦接到群众求助,立即展开救援。

逐渐壮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活跃在我市各个角落的民间救援队伍,成立时间从六七年到十几年不等。各个救援队负责人表示,救援队的初心就是希望用他们的微薄之力守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

成立之初仅6人

如今发展至22人

“大家都不忍看到溺水身亡的意外发生,才自发组建救援队。”冬泳协会救援队常务副会长林振东回忆,最初冬泳协会是由一群游泳爱好者组成,大家常年在笋江桥下游泳交流。2008年,在他的发起下,泉州市110水上救援服务队成立,最初成员仅6人。他们义务值守在笋江边,发生意外时第一时间救援,每年都挽救了十几条生命。

2012年,救援队更名为泉州市冬泳协会红十字会水上救援队,如今已有22名队员,年龄在40岁到60岁之间,其中还有3名女队员,她们在救援时也是不落人后。

“我是浮桥人,救援队成立之初,我就报名参加了。”施凭南告诉记者,后来他前往外地工作,就退出了救援队,6年前回到泉州后,立即重新加入,“曾经在外地看到过孩子溺水身亡,导致家庭破碎的情况,希望尽自己一份力,能在意外发生时,挽救他人生命。”

从应对大型灾害开始

不断拓展壮大

泉州蓝天应急救援中心负责人苏国顺早期是一名游泳教练,也考取了救生证,曾加入厦门红十字会参与水上救援。回到泉州后,就一直想着把救援的事做起来。2017年,蓝天救援福建区域负责人找到他,希望泉州也能有一支蓝天救援队,他欣然接受,当年就组建起来。

“初衷是组建一支针对地震等大型灾害的救援队伍,后来不断拓展。其实也是把相关技术人员整合起来进行培训,方便在发生大型灾害时能及时应对。”苏国顺介绍,团队从他一个人到几个人,再到一群人。如今,他们备战人员掌握的救援项目包括地震救援、山野救援、绳索救援、急流救援等。救援队目前有志愿者253人,其中正式队员48人。

常有人溺水或被困礁石

游泳爱好者组队救援

安捷救援中心在2017年成立,分为4支救援大队,分别为黄金海岸大队、红塔湾大队、观音山大队、祥芝大队。黄金海岸大队队长高燕吞是一名退伍海军,2001年回泉州后就经常在黄金海岸海域游泳,结识了一群游泳爱好者,其中就有如今安捷救援中心的理事长蔡志斌。“我们常在海边,经常看到有游客溺水,或是被困礁石。大家于心不忍,于是慢慢组建了一支救援队。”蔡志斌说道。

安捷救援中心如今共有志愿者80人,其中包含专职救生员20人。目前有20人获得福建省公开水域救援志愿者证书,9人持有国家级救生专业证书。中心今年救了93人,成立至今救了452人。

“协会成员都是游泳爱好者,六七年前我们发现石湖海域不时有人溺水或被困礁石事件发生,于是萌生了成立协会开展救助的想法。”蚶江镇游泳协会的发起人蚶江镇石渔村党支部书记郭清白表示,队伍成立之初只有50人,目前已经发展到100多人。

克服困难

组建一支救援队伍不容易,要发展更不容易。人员、装备、资金、技术、管理等方方面面都需要不断完善,在这些方面,泉州民间救援力量也在不断努力着。

人力物力技术缺乏

不断寻求提升办法

“刚开始是惠女水库冬泳协会的几个兄弟加入一起筹建,大家虽然都是业余的,但是觉得是好事就坚持做了下来。成立之初只有4个人,缺人、缺装备、缺技术。”苏国顺回忆起当年笑着说道,“没有装备,我们自己掏钱买,或自己研究、自己做、自己测试。最重要的还是救援技术,这就需要去学习。”于是,他们到全国各地拜访各支救援队,交流学习技术。

团队学到专业的救援技术后,开始进行一次次的救援,也渐渐吸引到越来越多有志者加入。“志愿者进来后能学到东西,也就能留得住。”苏国顺介绍,他们如今每个星期都有训练,并会派队员外出学习培训,组团外出交流等。现在队伍中涵盖了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有个体户、民营企业老板、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等,大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参与进来。

“开始都是自己掏钱购买设备,救生员也不足。”蔡志斌说,后来他们救援的事迹渐渐为人所知,慢慢有更多志愿者加入。高燕吞告诉记者,为了有更多的流动资金,他们还自费购买救生艇载客,以此贴补救援队的运转开支。

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是不少救援队面临的困难之一,不少救援队的资金主要来源是成员的自发捐款。为支持冬泳协会救援队,几年前,施凭南就自掏腰包购买了一艘橡皮艇。

队伍专业化不足

摸索学习走向正规

“一支救援队伍的正规化是很重要的。队伍中队员个人能力再强,团队没有专业化管理也不行。”苏国顺说,成立之初大家凭着一腔热情,泉州当地缺少可以学习的救援队组建经验,所以只能自己摸索。他们外出交流除了学习技能,同时学习救援队伍的运作模式。

目前,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管理模式。每周有一次理论培训和一次实操培训,平常则有体能打卡制度。理论培训包括安全知识、救援心理干预等,实操培训有绳索救援、山野救援、急救等。平时也会进行体能和技术考核。每天安排3人值班。接到报警求助电话后,他们会第一时间做研判,了解现场情况,值班人员作为第一梯队先出发,其余参与的队员从泉州各个地方前往现场,同时会做好参与救援人员的信息回传,以方便后台人员跟踪,同时也保障队员的安全。到达现场后,队员会根据现场情况再次评估,进而展开搜救。

蔡志斌说,经过多年磨合,团队慢慢走上专业化的道路。他们每年会请专业人员对救生队员进行培训,实行每天8小时值班、24小时紧急救援制度,每天都有人员在岸边值班。

调配时间配合救援

集中购买意外险

据了解,不少民间救援队的队员为个体户、私营企业老板、退休人员等,自主时间较多。泉州蓝天应急救援中心的正式队员和预备队员大多是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老板,可支配时间比较灵活,因此不太存在救援和工作冲突的情况。安捷海岸救援服务中心则有20名专职救生员,其他志愿者则根据自己的时间参与服务中心的活动和培训。

在交谈过程中,苏国顺一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他们平时会反复给队员传递安全观念的重要性,定期给队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同时,每名志愿者都自行购买了保险。安捷海岸救援服务中心则给他们的20名专职救生员购买意外险。冬泳协会救援队每年7月至8月,为值岗队员统一购买意外险。

长久发展

我市各地的民间救援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运作上的诸多困难。为了帮助他们更好、更长久地发展下去,社会各界也纷纷出资出力。

群众踊跃报名

当志愿者或后勤

“最近一两年有不少群众慕名而来,踊跃报名想加入救援队,甚至有一些群众不会游泳,主动提出当义工,帮救援队做一些后勤保障工作。”施凭南高兴地说,明年冬泳协会救援队有望增加几名新成员,目前正在考核一批报名者,还需要对他们进行一些急救培训。

此外,还有不少群众自发为冬泳协会救援队送点心、茶叶等。“大家的支持让我们心里暖暖的。”施凭南表示,最近几年通过媒体报道,越来越多人关注到救援队,今年通淮关岳庙慈善基金也给予5万元捐款,用于更新救援设备。

企业捐赠救援装备

部门提供训练基地

苏国顺介绍,泉州蓝天应急救援中心目前和泉州消防“联勤、联动、联训”,泉州消防给他们提供了办公场地和训练基地,泉州市应急管理局和一些爱心企业也会提供或捐赠相关装备。安捷救援中心表示,他们每年能得到相关部门的补助资金。

据悉,泉州市红十字会5年来为冬泳协会救援队、南安迅捷救援队等提供财政资金支持近30万元,用于两支救援队开展训练、演练活动,以及添置常用的设备设施。

谈到民间救援队伍如何才能长久发展,苏国顺认为,资金、设备、人员安全保障等是重中之重。其次,要走正规化道路。“可能不一定是职业化,但一定要正规化,走专业的路线”。

“请进来”+“送出去”

提升救援队能力水平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从2013年开始,市红十字会实施“户外公开水域安全劝导人道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发展建成7支水域安全相关的救援志愿服务队伍,累计开展水域安全劝导3万多人次,施救460多人次。同时,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提升民间救援队队员们的救生能力。每年不定期为队员们组织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先后选派5批次骨干队员参加总会、省会组织的红十字救生员、救生教练培训,邀请省会专家来泉举办了一期红十字救生员培训。

对民间救援队加强宣传

呼吁社会给予更多支持

暑假常到笋江桥下游泳的曾先生说,他曾多次目睹救援队队员下水救人,对于这类正能量的行为要多加宣传,相关部门可以给予表彰。此外,相关部门开展防溺水宣传时也可以提及民间救援队,让社会各界对这一群体能有更多了解,让他们能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同。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都市·民生
   05版:都市·深读
   06版:都市·社区
   07版:经济·资讯
   08版:经济·财富
   09版:经济·财富
   10版:地方新闻
   11版:旅 游
   12版:泉州“狮”话
   13版:健 康
   14版:清源 新悦读
   15版:文体
   16版:看天下
向险而行 无私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