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都市·深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9月27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救助流浪犬 要“爱”也要“管”
深夜,一只流浪犬在垃圾桶旁寻找食物。(潘登 摄)
流浪犬生了一窝小狗,好心人将其领养。(林劲峰 摄)
老万为犬只搭建了小窝(受访者供图)
宠物医院人员为老万收养的流浪犬打疫苗(受访者供图)
爱心人士收养的流浪犬 (魏晓芳 摄)
护生园为流浪犬搭建了“避风港”(受访者供图)

多年来,流浪犬一直是困扰城市生活安全、卫生、文明的顽疾,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将无法减轻政府的治理成本,影响城市的形象和市民生活的满意度。本报曾多次对此问题作过相关报道。近日,记者再次深入调查,以期为破解城市流浪犬管理难题提供思路。 □本报记者 魏晓芳

现状 民间救助的苦恼

泉州有不少热心救助流浪犬的爱心人士和民间机构,但随着收养的犬只越来越多,再加上场所、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救助也面临着诸多难题。

面临搬迁的狗场

“有关部门已经要求我一个月内要将狗场搬离,可又能搬去哪儿?”看着狗场里的流浪犬,老万眉头紧皱。

老万今年71岁,从2007年开始救助流浪犬,是泉州最早参与流浪动物救助的热心人士之一。看着救助的流浪犬越来越多,他便在草邦水库附近山上的龙眼林建了一处狗场,如今狗场里仍收养着100多只流浪犬。他独身一人,晚上到超市当保安,每月工资3000元,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工作以外的全部精力几乎都用来照料这些流浪动物。

“要养活狗场里的流浪犬,很多时候只能依靠爱心人士的帮助,但这种帮助很不稳定,导致流浪犬时常断粮,狗场也随时面临关闭的风险。”说起这些,老万显得忧心忡忡。由于狗粮的费用过高,他实在负担不起,只好向几家餐饮店收购丢弃后的鸡骨架,带回家后加入一些大米熬成狗粮,再骑着三轮车运送到山上的狗场。日复一日,尽管举步维艰,但他已坚持了十多个年头。

最近,老万面临一个最大的难题:狗场附近的村庄安置房即将交房,为了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有关部门已要求老万将狗场搬离。“搬迁已一催再催,新地方暂时没有着落。如果让它们重新流浪,将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流浪犬依然不少

据市城管局官网显示,2021年,全市组织专业队伍捕捉流浪犬1289只、劝导文明养犬1711起。截至今年5月,全市组织专业队伍捕捉流浪犬1808只,劝导文明养犬2579起。

“我在小区、公园、菜市场附近都见过流浪犬,每次看到我总会绕路走,就怕它们突然窜出来。”据市民蔡女士观察,这几年泉州的流浪犬依然不少,尤其是深夜出门时,她时常看到流浪犬在垃圾桶里觅食,或者多只流浪犬在街上相互追逐。

流浪犬为何不见减少?泉州瑞鹏宠物医院转诊中心院长林鸿宾分析,这与许多因素相关,根本原因是源头没有控制好,导致流浪犬无序繁殖。“如今养宠物的门槛低,一些人出于一时喜欢就花钱购买,遇到搬家、生孩子、过年回家以及宠物生病等情况,就会随意将其遗弃,而丢弃后的流浪犬会无序繁殖,‘一窝接着一窝生’,从而导致了流浪犬数量越来越多。”

救助人越救越难

“这一年多来,我们又救了近百只流浪犬,目前基地已经饱和,但有时仍不得不继续救助。许多流浪犬救助回来一身病或受重伤,救一只狗甚至要花上万元,实在是不堪重负。”去年4月,护生园救助基地从泉州市区搬到洛江区马甲镇,负责人张姐带着飞燕、韩姐、壮壮、伟杰等50多名义工,为流浪犬搭建了一处宽敞、整洁的“避风港”。

飞燕坦言,如今她最害怕的就是接到收容流浪犬的求助电话,“救与不救”一直都很纠结。“不救意味着它们可能会失去生命;若是救,团队难以承担费用,而且基地超员收容后,收留犬的生存环境也会因此变差。”

飞燕介绍,目前基地每个月场地租金、水电费、两个饲养员工资及伙食、狗粮、医药费、疫苗驱虫等费用,需要支出约4万元。虽然时常有爱心人士捐助,但基地的日常运营仍然十分艰难。

“救助时常常会遭遇旁人的不理解。”真爱流浪犬救助组织的志愿者曾女士直言,令他们救助之路更加艰难的是,许多人对他们的救助行为并不认可,甚至恶语相向。

记者调查发现,流浪犬救助组织在泉州出现已有13年,主要依靠民间力量支撑,其中热心的救助人士有上千人,直接参与捕捉、治疗、养护的也有数百人。一些爱心企业、寺院也加入其中,或自建流浪犬收养基地,或捐款捐物支持。然而,随着收留的流浪犬数量不断攀升,多数民间救助基地时常陷入无粮养狗的境地,救助人士也心力交瘁。

救助未形成合力

“单靠民间力量及其运作能力,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全市流浪犬的去处问题,因为当前泉州没有任何一个民间救助基地能够做到有多少流浪犬收多少。”一位不愿具名的爱犬人士说,尽管目前泉州有多个民间流浪犬救助群,但这些群均未向有关部门登记注册取得“合法身份”,而且不同救助群各自为战,群内也没有完善的运作流程,救助随意性强,这都给政府与民间救助组织合作展开救助带来困难。

谈及其中缘由,该人士表示,救助理念的不同是救助群之间产生矛盾的一大原因。“一只流浪犬救与不救、怎么救,每个人有自己的判断,一旦无法达成一致,矛盾就产生了。期望民间救助群的负责人之间能够团结起来,整合壮大,齐心协力共同救助流浪犬,减轻这个社会问题。”

建议

治本方能良性循环

纵观国内,已有多个城市探索出科学、人道的流浪犬管理方式。有爱犬人士建议,我市可从中学习借鉴,发挥民间热心人士的力量,建立一个“民办公助”的流浪犬救助机制,即民间收留、养护,政府支持、监管的运行模式,有效破解救助难题。

部门牵头成立动保协会

协会统筹民间运作

养狗10多年的市民王先生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成立“泉州市动物保护协会”,统一协调各个民间救助组织,并制定完善的运作机制。

“协会成立后,民间力量与主管部门开展良性合作,规范流浪犬的捕捉安置管理,形成发现流浪犬后,通知民间爱心人士去抓捕送往收养基地,由他们进行日常管理和养护的运作模式。”王先生补充说道。

政府支持场地规划建设

指导监督民间运作

热心市民庄先生在泉州多个民间救助组织做过志愿者。他认为,流浪犬收容场地的选择和建设是民间救助组织难以解决的一大问题。

“合适的收容场所难以寻找,且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多收容场所已多次搬迁。”庄先生建议,政府应该在调查全市流浪犬数量和现有救助场所状况的前提下,对收容基地进行科学布点,协调民间救助组织的负责人合理建设收容场地,充分发动、依靠民间力量参与建设与日常养护,并在建设用地资金和日常运营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补助。

此外,动保协会的管理需要多方人员参与,王先生建议政府职能部门介入指导、监督协会的日常运作,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公布救助基地资金使用的情况,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落实在救助事项身上。

社会力量承担救助与收养

多种帮助方式并举

市民谢女士认为科学有效处理流浪犬也十分重要。“当民间爱心人士接收流浪犬后,首先要对犬只进行疫苗接种和绝育,减少无序繁殖。患病的由兽医进行诊治,康复后由流浪犬收养基地进行养护,病重难以救治的及时施行安乐死。”

“健康的流浪犬后续可设立多样化的帮助方式,引导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加入救助行列,形成以社会各界为主捐资维持,爱宠人士领养、认养、助养的良性模式。”谢女士对此也提出了建议。

走访 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者调查走访时发现,虽然近几年相关部门、街道有时会进行捕捉处置,但流浪犬仍然存在,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甚至在居民区也常见三五成群,它们没有宠物犬那样干净整洁的毛发,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已成为影响城市安全、卫生、文明的顽疾,亟待解决。

影响居民安全和卫生

今年4月11日凌晨,10多只流浪犬突然出现在晋江桥南恒大御景湾小区内,狗吠声吵得居民难以入睡。“哪来这么多狗?”“有人经过,会不会被咬?”……小区业主为此议论纷纷,多有担忧。

林鸿宾多年来热心参与宠物救治工作,他介绍,流浪犬由于生存环境恶劣,使得它们自身会携带许多病菌、寄生虫等,肆意无序的排泄,加上发情期的嚎叫,容易造成环境问题及噪声污染。此外,野外食物的缺乏会使得更多流浪犬到人类的密集生活圈去寻求食物,有可能和人类发生冲突,造成意外伤害。

在2021年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上,有专家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约有4000万人被猫狗咬伤。泉州市动物致伤防治联盟负责人朱志侠介绍,在泉州本土,每年仅犬伤门诊救治的患者就达5万多人。

处置方式不太科学

据动保人士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显示,目前对流浪犬的处置方式以捕杀为主要手段,甚至有部分流浪犬被运往地下屠宰场。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将会带来很多负面的社会影响。

据了解,有组织的打狗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打狗热潮掀起的时候,每个村都有一支或好几支打狗队专门捕杀狗,大规模打狗和捕杀给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泉州的知名度越来越大,既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新入列的世界遗产城市。在治理城市和保障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应该也完全可以用更为人道和理性的方式,妥善解决流浪犬这一问题。”爱狗人士李先生如是说。

增加城市管理成本

“一名工人一天需要支付费用200多元,一次需要请五六个人,车油费还需要另算。”鲤城区一名街道工作人员表示,每次请专业人士抓捕流浪犬都是一笔不少的支出。

“城市里的流浪犬数量多,平时若疏于管理,仅依靠专业队伍偶尔捕捉,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老万认为,这样的处理方式无法遏制流浪犬的增加,且容易陷入循环难题,城市管理成本也将越来越高。

据了解,2020年11月,无锡市城管执法部门曾开展集中清理和收容流浪犬行动,后因流浪犬数量多,无锡市经开区不得不投资70多万元新建一处临时犬留所。不足两周内,该犬留所就收容了612只无主犬、流浪犬,而这部分费用基本上只能由政府买单。

他 山 之 石

青岛:

建立“人道捕捉、科学收容、规范处置”治理模式

青岛市城市管理局联合青岛爱护动物协会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人道捕捉、科学收容、规范处置”为核心的一条龙治理模式。

各区市采取了服务外包的方式,聘请青岛爱护动物协会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捕捉。队伍组建之初,对捕捉队员进行技术培训,各区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会同协会共同制定了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考核机制,流浪犬捕捉工作大幅提高。

所有进入流浪犬收容基地的流浪犬建立电子档案,实行“一犬一档”,对捕捉后的流浪犬逐一进行编码、拍照,并详细记录犬只从接收、检疫、免疫、治疗、绝育到领养、死亡以及无害化处理等全部信息,犬只从进入基地到离开基地所有信息全部有案可查。

基地配建了高标准的功能区,包括犬只生活区、隔离区、美容室、手术室、训练活动区等。同时建立了系统的犬只收留工作机制,包括犬只接收流程、日常护理标准,隔离、检疫、免疫制度和手术室管理制度等。犬只到基地后,首先由专业人员进行接收、登记、建档,然后由兽医对犬只进行体外驱虫及基础体检,并进行7-10天的隔离观察,最后根据观察情况进行分类安置。

由于基地容量有限,基地在对犬只进行性格评估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处置。近年来,共为3000余只流浪犬找到新家。

深圳:

部门联合社会机构 创建犬只收治中心

2020年1月,深圳龙岗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借鉴香港养犬管理经验,联合社会机构以共建共治的方式创建犬只收治中心。收治中心设置有接收区、隔离区、生活区、领养区等八个功能区域。

流浪犬到收治中心后,工作人员会对新进犬只进行拍照登记以及初步的身体检查和免疫,对罹患疾病的给予治疗。患有皮肤病、传染病等其他疾病的犬只将进入隔离区,由兽医进行深入医治和处理,避免与其他正常犬只接触发生传染。其他正常的犬只将被安置在观察区,为下一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完成观察的犬只,会被转移到生活区居住。

此外,收治中心会不定期将可供领养的犬只信息更新到深圳养犬管理平台,市民可登录平台查看,在线申请领养。审核通过之后,便可到收治中心的领养区准备领养犬只。专业驯犬工作人员将对领养人进行资格审查和信息资料存档,并引导领养人和被领养的犬只在领养区进行沟通,帮助彼此尽快熟络。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都市·社区
   05版:都市·深读
   06版:都市·社区
   07版:经济·资讯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财富
   10版:地方新闻
   11版:综 合
   12版:旅 游
   13版:教 育
   14版:清源·新悦读
   15版:综合新闻
   16版:要 闻
救助流浪犬 要“爱”也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