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历经小网箱、大网箱、大台套发展阶段,已迈入以‘国信1号’养殖工船为代表的4.0时代。”陈龙津介绍,深远海养殖的水产品质量更趋天然野生、单位水体产量可达到传统网箱养殖的2—3倍。在传统近海养殖已趋饱和的现状下,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发展深远海养殖是大势所趋。
立足做深一产,我市在扶持远洋渔业发展的同时,正加快推动《深远海养殖规划》实施,布局151平方公里深远海养殖空间,制定投资准入审批方案、行业扶持政策措施,加快惠安6万立方米养殖综合平台、晋江6万立方米养殖装备、泉港养殖工船、石狮深海养殖等项目落地。同时,加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分批投资建设深远海养殖设施平台360台、抗风浪网箱2000个,同步配套海钓休闲旅游、渔获加工、能源供给、垃圾处理等综合服务基地。
蓄积蓝色动能
生成总投资287亿元招商引资项目
“围绕做大二产,我们将坚持规划引领,打造园区载体,主攻招商,强攻产业链,以发展3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为抓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陈龙津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先后组织相关县(市、区)、市直部门、涉海涉渔企业赴青岛、烟台、厦门、福州等地考察调研,在福州召开项目招商推介会。截至目前,已策划生成招商引资项目36个,计划投资287.29亿元;引导存量企业增资扩产项目22个,总投资29.55亿元。
根据新出台的《泉州市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今后,我市将依托“两糖一药”(壳聚糖、氨基葡萄糖和海洋中药)、“两菜一鲍”(海带、紫菜和鲍鱼)的产业优势,推进资源供应扩增、企业引育发展、园区孵化集聚、创新转化示范、品牌创建提升等5项工程,到2025年初步形成全产业链布局、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产值达500亿元以上的产业体系,打造国内先进的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研发、孵化和生产基地城市。
在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方面,我市立足区位优势特点,推动差异化发展:石狮主攻海洋原料药、海洋中药、水产品初加工;晋江主攻海洋健康食品、预制菜、海洋生物新材料;惠安主攻鱼糜制品、渔旅结合;南安主攻预制菜、水产交易平台、电商;台商投资区主攻海洋功能性食品、海洋化妆品等。各地正加快要素资源集聚,吸引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打造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陈龙津说,我市将坚持把生态做蓝,深入实施增殖放流,严查破坏渔业资源行为,让水清滩净、鱼鸥翔集的优美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在此基础上,依托古城海丝遗存、滨海沙滩、渔港风光、渔业文化等资源,把三产做美,发展海上、海岛、海岸渔家乐、休闲垂钓、渔事体验、渔业文创等项目,从单纯的牧渔耕海、捕捞养殖转向渔旅融合发展,从单一的海产资源利用,融合为海景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