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攒希望向前
□郑智得(福建新秀园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职员)
又到金秋十月,收获满满的季节,我想到田里头与沉甸甸的稻谷对视,以金灿灿包裹的身姿迎接黄金周,去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
黄金周几乎年年有,年年却大有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分为“疫前”“疫中”“疫后”三个阶段。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浪漫洒脱,到“不到万不得已,请别出门,保命要紧”的谆谆告诫,再到“请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的回旋反复。在黄金周的字典里,我们跨出脚步,收回步伐或者原地踏步,都能在庸常中找到诗和远方的韵脚。
黄金周,最初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让疲惫的心灵得以休憩。曾几何时,我们曾感叹“旅行的大半时光,不是在车上,就是在路上”。是的,高速路上的拥堵已让我们见怪不怪,人山人海似乎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摩肩接踵的快乐,酒店爆满似乎更能反衬出旅行的珍贵。我们脚踏青山,夜游西湖,高歌一曲唱出人生豪迈,又在心中滋养锦绣江南的婉约多情。这大抵是源自“诗和远方”的魔力吧。
黄金周,亦是一场新旧交替、与时俱进的修行。交替,是旧与新的过渡,以不变应万变。近两年疫情把我们向外探索的脚步拉回,回归到居家生活的主旋律,我们身陷细碎重复雷同的假期,不能自拔;同时,又要直面家长里短的琐碎,时光在不知不觉流逝,顿感假期日月长。未能远行的日子里,“诗与远方”成为我们心中最美好的期冀。
旅行也好,修行也罢,好歹快刀斩乱麻。而疫情的反复,随时改变人们的出行计划。昨日,有一好友在微信群里谈及黄金周。是的,我们时常深陷在疫情的包围圈里,骑虎难下,会有“来时候好好的,然后就回不去了”的顾虑,常有“世事无常”之忧思。
其实,无论日月如何更替,只要我们积攒着希望向前,黄金周的每一天都有一枚滚动的太阳,照耀你回归红尘,自得清欢,去拥抱人生的真谛。
确切地说,“诗和远方”有时候遥不可及,却又近在咫尺,不论是在我们的脚下,还是笔下,只要好好活着,都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
寻找一份宁静
□张美娜(安海中学英语教师)
“诗和远方”,在我看来,是对抗日常琐碎的一种心态,是关于平凡日子里余光余热的衍生,是凝练一段岁月的升华。
作为庸常日子的补充,“诗和远方”是生活的必需品。若没有这份能源性质的补充,那余生可以回忆的事,将少掉诸多的精彩。
三餐四季,庸庸碌碌,写着平凡,铺垫真实,却难以入驻记忆深处。而长城的雄伟壮阔,洛阳的历史遗韵,黄山的日落日出,杭州的风光旖旎,长隆的童真童趣……却总能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侵袭我们的脑海,翻阅照片,思绪万千,心里难免还盘算着何时能再去?这种植根于心的精神慰藉,是我们与平淡岁月和解的方式之一。
虽然我们常会在各个节假日,看到人山人海,看到拥堵异常……但我们依然会选择出行,义无反顾,大有一种“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气魄,这何尝不是与平淡岁月对抗的任性?
明知去了是折腾,尤其是带着孩子更是几倍加添的折腾,却仍坚定地选择“出去走走”的人,那份勇气,大抵是平常生活中所没有的吧。选择去和无数有共同心态的人共排长队,共赴热闹,是从众,亦是黄金周后,与人聊天佐料的可谈性资源……等候那一份期待许久的“诗和远方”,是寻常日子里更加努力的动力之一。攒够了钱,攒足了精力,在黄金周里尽情挥霍,是一种始终年轻态的追求。哪怕没有说走就走的潇洒,也可以有规划地和心爱的人去喜欢的地方,何等肆意欢畅!
时移世易,以上所有想法,大概于三年前,开始有了些许的不一样。
如今,“黄金周”三个字对我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自由的时间,意味着充沛的休息,意味着不再被闹钟支配的畅快淋漓。但凡与此违背,我觉得都大可不必了。我们走出去,见世面,是想让自己内心的浮躁与不安逐渐消逝。我们所要的“诗和远方”也无非是想要闲情逸致,抑或是爱意汹涌。
向外寻找力量,证明自己的种种,终归是外向的张扬,具有无穷无尽的不确定性。逐渐克制对外的欲望,向内寻找一份宁静,达到一种身心新的平衡,无论于何时,无论于何地,其实都是“黄金周”,都是“诗和远方”。
门前美景亦醉人
□何奕斌(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我国的休假制度源远流长。据说早期的休假主要源于祭祀行为,萌芽于周;到了汉代,除了祭祀假还有休沐、节令假及各类告假;宋代逢节必休,假期最长,此后元明清都不如宋代。现代人周末假期不少,但不足以出游远行;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1999年,“黄金周”应运而生。
“诗和远方”是我们的慰藉和向往。黄金周给了我们奔向远方的可能,当然也给过我们一些意想不到的烦恼:高速公路塞成了停车场,景区排队购票、吃住场所人满为患。每个人都想着拥抱诗和远方,殊不料有时堵在车流或挤在人流中,难免会有又爱又恨的叹息与劳顿。
客流井喷、刺激消费的初衷达到了,但也引起一些争议。尽管如此,众人依旧痛并爱着,一边吐槽着,一边继续选择出行。“诗和远方”点缀着日常的琐碎与忙碌,这才是生活的真实。
“诗和远方”是态度和心境,“诗”代表的是一种自由,“远方”是人们内心的美好向往。回到眼前,疫情下的黄金周如何安放我们的诗和远方?
如今,旅游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游览转变为深层次的体验分享,在国内防疫形势向好、经济发展趋稳以及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格局渐成的大背景下,短途周边游、周边轻奢露营成了大众选择。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风景,也有人说旅游就是去别人呆腻的地方。实际上无论身处何方,以什么角度看待周遭一切,远比我们在哪重要得多。不一定非得去远方,不一定风景多独特,重要的是何种心境,想要怎样的收获。其实,“诗和远方”或许不遥远,比如,古城泉州拥有多处“世遗点”,多元的宗教文化、悠久的古老戏曲、古早味的美食都可以成为你的诗和远方,既能感受流淌千年的文化积淀,又能登高仰望星空,看见海洋绿地,闻到美味花香。当然,还有一种“诗和远方”就是回家。在万千山川之外,家就像一盏灯,灼灼如炬引你归途,唤起内心最深切柔软的情绪。
今年刚过去的中秋假期,我市出游仍以本地为主、周边为辅,相关数据显示,此类预订单占比超过六成、门票订单占比达到80%,周边游订单环比增长267%,文化游、世遗游、古城游等“微度假”受到追捧,全市接待旅游人数82.5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52亿元。可以看出,从跟团游到自驾游,从远途游到周边游,改变的只是旅游方式,不变的是对“诗和远方”的执着追求和实现。如果远游让你困顿不堪,那么这个国庆不妨去逛逛身边这座蝶变复兴、等待你进一步了解的古城,去推开历史的一扇窗,去看一看时光深处自信而从容的宋元泉州,去探寻伟大深远的海洋文明,去遇见家门口的“诗和远方”——门前美景亦醉人!
约 稿
《五味斋》生活随笔版面主打专栏“三言堂”,每期刊发三位嘉宾就同一个话题拟写的小杂文,每篇六七百字。要求题目自拟,轻松可读,观点鲜明,切忌空发议论。来稿请附生活照片和个人简介。
后续话题预告:“智商税”
(截稿日期:2022年10月20日,投稿邮箱:42628343@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三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