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假期,河南老君山景区向游客推出无人值守的一元午餐,量大管饱,包含玉米、土豆、鸡蛋、红薯、糊涂面等多个种类,受到游客欢迎并在网上走红。景区工作人员表示,收一元费用只是为了提醒游客珍惜食物,避免浪费。(10月4日《南方都市报》)
老君山自然海拔高、气候变幻多,而服务点相对较少,游客在山上用餐不便,很多只能啃着硬干粮就着凉白开下肚。为此,景区推出一元午餐,让游客在“十一”期间享受到更方便、更健康、更安全的午餐服务,吃上一口“热乎饭”,充分体现了一个景区的人文温度。
众所周知,景区中售卖的食品、饮料等普遍较外面贵。老君山这一操作,算是景区中的一股“清流”。即便如此,仍有人质疑景区此举是炒作,目的是更大程度获客。殊不知,该景区发起一元午餐迄今已六年,其年复一年的坚持足以打破外界先入为主的看法。
一元午餐有价,真诚服务无价。在一个个绝美如画的景区中,除了地标性景观外,更多时候,也要看到那些保障景区正常运转的公共服务,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公共服务,才保障了游览的顺利进行,而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让景区吸引人、留住人的原因之一。换句话说,景区首先是“人”的景区,景区的温度,也体现在景区能够服务满足包括人的胃在内的各种琐碎需求。
一元午餐不仅仅是满足肚皮的小事,因其价格公道、品种多样、味道可口,让游客吃得起、吃得饱、吃得好,也迎合了公众的内心冀望,更像是为景区量身打造的名片,是景区的“人文地标物”。相比于胜地的地标性景点,这一“人文地标物”更能体现城市的温度,这个“温度”与景区的“硬件”无关,与公共服务中的人性化有关。这是张“文化软实力”的名片,一经对外展示,就代表了景区形象,对景区形象的塑造不容小觑。
除了一元午餐,假期景区形象还可以有更多打开方式。像一些景区也推出了疫情期间主动扫码验票、特殊人群免费乘坐电瓶车等暖心服务。只要用心关注游客体验是不是友好、需求是不是满足,服务是不是温情,景区的个性和特征就会被放大、被审视、被评价,成为游客认同的一部分。以此而言,这也是更精明的经营之道,有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