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版: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千年西街 “深处更香”》追踪
古榕巷里听千年城事
林则徐到泉州必造访的许邦光故居
古朴宁静的古榕巷
南外宗正司遗址
新增的古榕墙景,呼应巷名。
嵌入墙中的小小石敢当
转角处的观音像,已成为巷内一景。
明代泉州巨富、著名慈善家李五故居
民宿酒吧等新业态融入古巷

核心

提示

此前,本报相继推出关于西街的《千年西街 “深处更香”》《让西街魅力全面绽放》及《象峰巷:小巷深处品春秋》等报道,受到了广泛关注,不少人纷纷提出,希望本报继续讲一讲西街小巷的故事。本报记者这次带您走一走西街一条人文气息十分厚重的小巷——古榕巷。

长仅400米的古榕巷,大有乾坤,这里保留者唐宋以来历朝历代的建筑遗迹,遍布名人宅第与历史遗址。管理南宋皇族宗室事务的南外宗正司遗址,林则徐过泉州必登门的清进士许邦光府第、明代巨富李五故居、清代举人黄朝阳文魁宅、清光绪年间举人龚丕畴文魁宅……

除了古迹和那些曾书写传奇的人,巷子里还有很多微小而温暖的故事,不少新业态也落脚在这里,为古老的街巷注入了生机。

□本报记者 黄宝阳 文/图

从“口袋公园”

打开古巷

古榕巷是一条四通八达的小巷,从三朝巷、井亭巷、许厝埕、旧馆驿巷都能到。巷子因古时有一株千年古榕和一座古榕宫得名,如今古树和古宫庙都已不在。

从西街穿过两三百米的三朝巷,拐个弯就到了古榕巷。巷口有一个口袋公园,绿树红花掩映着富有泉州特色的出砖入石残墙、旧石水槽、磨盘等,犹如一个清幽宁静的闽南小院落。这里“前世”是一处废弃的工厂,改造时候保留了原有的夯土墙和砖石墙,因形赋景。

如果从许厝埕走入古榕巷,巷口也有一个口袋公园,两个公园相距不过50米,清晨和黄昏,周边的老居民经常在这里散步、聊天,有空可以坐下来,听听他们讲的家长里短和巷子里的往事。古榕巷的街巷综合提升工程如今进入尾声,除了部分古建筑还在修缮中,街巷立面经过“洗脸”,古朴而清新,随手一拍都是景。

林则徐过泉州

必造访的好友故居

口袋公园旁边的古榕巷62号,是许邦光故居。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许邦光与林则徐同榜中进士,两人关系很好,经常书信来往,林则徐路过泉州时,必定要登门造访。

许邦光曾供职翰林院,先后任庶吉士教司、会试主考官、湖南学政,官至光禄寺卿,书法名噪一时,且一生著作颇丰,编修《大清一统志》时,任福建卷编修官。他有两位门生也是泉州名宦,那便是清道光年间泉州进士龚维琳、陈庆镛。

从外面看,许邦光故居只是一个普通的闽南小院,如果你看到故居门开着,征得许邦光后人同意进入后,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故居前半部分是一座一进三开间的闽南古大厝,庭院里种着许多花草,深秋季节丹桂馥郁,后半部分是现代小洋楼。

林则徐是否也是从这个门进入?是否曾坐在正厅与许邦光谈笑风生、针砭时弊?古老的建筑留下的印记,总是会令人冲破时空限制,无限遐想。

三千南宋皇族宗室

在此留下印记

从许邦光故居再走过一户人家,便是世遗点之一的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南外宗正司遗址陈列馆设置于此,这里也是泉州旧梨园剧院,再远一点,是唐朝水陆寺遗址。

泉州南外宗正司是南宋时期管理居住在泉州的赵氏皇族宗室群体的机构。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9年),为躲避战乱,349名赵氏宗子及其家眷乘船从海路来到泉州,南外宗正司随迁,司署设在古榕巷内的“水陆院”。当时的泉州远离战火,社会安定,拥有便利的海上交通、丰厚的海外贸易收入,赵氏皇族在此繁衍生息,到了宋末,居于泉州的宗室多达3000多人。

南外宗正司遗址所处的区域,唐朝时是开元寺前的一个放生池,后水池中建了水陆堂,晚唐至北宋间扩为护国水陆院。宋室皇族迁来泉州后,司署设置于此。明洪武年间,禅院被命名为水陆寺,明成化年间,理学家蔡清曾在此讲学;明嘉靖、隆庆年间,监察御史汪旦废寺为宅,移寺于开元寺西。

2019年、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中心等联合组成泉州城考古工作队,对南外宗正司遗址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如今发掘区域已回填,遗址仅有一方石碑、一尊文官翁仲石像、一汪残留的天宝池水,让人遐想当年的繁华盛景。

去年夏天,旧梨园剧场被改造设置成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陈列馆,泉州市舶司遗址展也在此一并展陈。走进这两个宋元时期高等级官衙的陈列展示馆,可以一窥赵宋皇族在泉州留下的层层叠叠的历史印记,聆听市舶司在宋元泉州海外贸易史上书写下的不朽传奇。

嵌在墙面的

观音雕像

沿着南外宗正司遗址往井亭巷方向走,右侧是两栋闽南传统民居,仍保存完好,红砖白墙燕尾脊带着岁月留下的古朴和宁静。民居旁,是古榕巷街巷改造提升中新添的一处景观——古榕墙,既呼应了巷名,又成为市民游客休憩、打卡的景观。

走过古榕墙,来到古榕巷与旧馆驿交界路口,记得抬头看看五口转角处,也就是古榕巷36号民宅的西侧,有一尊端坐莲花台的观音石雕像。古时候古榕巷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观音亭,可惜在20世纪50年代被毁,当时亭内的观音石雕被遗弃巷口,后来36号龚宅翻修时,主人将石雕嵌入了墙面,既显示了观音亭的大致方位,又可以供后人观摩。如今,这尊观音像已成为古榕巷的一景。

这个龚家与“旧馆驿龚”和“三朝巷龚”同出一门,是著名的书香门第之后。古厝建于清道光年间,这里曾是龚氏宗祠,占地一亩左右,现在的房子为两进两落,保留百年前格局。如果刚好主人在,或许有机会目睹民宅内保留下的精致木雕、砖雕等。

龚宅往前右侧一条小支巷往内,是5号“火烧衙”旧址,这里是古城中心地带,古代衙门林立,传说有府衙曾遭遇火灾,民间留下“火烧衙”的称呼。这里后来成为明代理学家、“泉州第一通”陈紫峰后裔的宗祠,如今厅堂仍在,却已残破。门口仅留一口明代双孔古井,见证数百年沧桑岁月。

明代古大厝

和清代大孝子

正在修缮中的古榕巷28号是一座典型的“皇宫起”闽南古大厝,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这曾是表彰清代泉州大孝子黄士珍的“天旌孝子祠”,也是清代举人黄朝阳文魁宅。

据悉,28号老宅建于明代宣德年间,为明代泉州巨富李五建给早年守寡的大儿媳居住的。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为惠安张坂黄氏望族买断,作为黄氏宗祠。

据载,1661年,清政府下令沿海大规模迁界,胆敢越界者格杀勿论。黄士珍的房子恰好在界外,早年丧母,此时父病危在床,一时走不了。他苦求官兵允许他多住几天。十日后,他父亲病故。十年后,黄士珍潜入界外,想将双亲的遗骸带回安葬时被抓,他痛哭流涕,孝子之义感动了士兵将其放回。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黄士珍被赠儒林郎,并获颁“天旌孝子祠”匾额。

老宅原为三进三开间建筑,两边各有护厝,现仅存两进,如今仍保有明代风格,还有明代的石阶,“万”字纹、“亚”字纹红砖墙,雕刻精美的梁柱……

明代泉州巨富

曾住这里

“富得像李五一样”,是闽南乃至东南亚流传的一句谚语。“天旌孝子祠”隔壁的12号和20号是明代大富商、慈善家李五的故居。

李五是晋江池店人,经营才能十分卓著,他发动里人和邻村的村民广泛种蔗榨糖,同时开发生产出质量和口感远胜其他蔗糖的“赤砂糖”,将南糖北运后,又将丝绸、棉纱及京货南运,分发给家乡的妇女纺纱织布,再把织成的丝绸和棉布转销海内外。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李五富甲闽南。

他富而有仁,急公好义,捐数万金增高洛阳桥桥墩,重修当时晋江最大的水利工程“六里陂”,创办桂岩书院,重修吟啸桥、桥亭桥等,铺整十三省古大道,在泉州、浙江等多地赈灾济困……李五善行义举无数,明英宗钦赐“乐善好施”金匾以示褒奖。

明代宣德年间,已成巨富的李五来到古榕巷购下大片土地,建起一座九落大厝,占地十余亩,有房间100多间。此后的五六百年间,李五故宅大部分转卖或出让,如今仅剩12号、20号两处院落为李氏后人继承。

20号故居内还留有“乐善好施”“制锦鸿猷”和许多进士、名宦等牌匾,如果有机会入内参观,李五后人会将渊源一一道来。

这些“彩蛋”

深藏巷子中

除了这些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古巷也迎来了许多新业态,热爱古城的年轻人们,带着民宿、花店、咖啡店、小酒馆和关于美好生活的理想落脚在此。此外,巷里还隐藏着许多“彩蛋”,比如位置偏僻却十分有特色的石敢当,比如十几个不同的郡望堂号。

“天旌孝子祠”隔壁是古榕巷8号,一座传统闽南民宅,有着大大的庭院,被改造成“厝埕”民宿,两侧都可以看到左右相邻房子的出砖入石墙,玫红色的三角梅透过玻璃向外延伸,古朴而生动。隔壁的32号是一家叫“安森”的小酒馆,15号是容驿艺廊旅馆……

让人最惦记的,莫过于两只小石敢当。22号民宅隔壁的墙上,有一只石敢当嵌入离地约1米高的墙上,据说是古城已知最小的石敢当。此外,从许厝埕进古榕巷巷口民宅的墙角,也有一只小小的石敢当,这两只石敢当都很小,而且位置很偏,能找到就可以发朋友圈“炫耀”了。

瑶林衍派、有妫世胄、南塘衍派、樵塘衍派、锦绣传芳、陇西衍派、开闽传芳……巷子里民宅门楣上的这些郡望堂号,你知道都是什么姓氏吗?是否有你们的同姓,什么时候搬来巷子里?每一个郡望堂号背后,都有一段长长的故事。秋光正好,有时不妨走进巷子,慢慢聆听。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版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都市·民生
   05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06版:都市·社区
   07版:经济·资讯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财富
   10版:地方新闻
   11版:旅游
   12版:旅游
   13版:健康
   14版:清源·新悦读
   15版:文 体
   16版:看天下
古榕巷里听千年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