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清源·五味斋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做梦的素材
□叶 娟

每个人小时候几乎都会写到一篇命题作文,题目叫作“我的理想”。

村子里长大的我,和我的同学们,我们的理想多半是老师、警察,或者去城里打工,有点见识的会说当记者、艺术家,我想这些应该是在书上或电视里看到的。

那时,我们到过最远的最高大上的地方就是县城。

村子里长大的我,就体验过什么叫“做梦都没素材”。

我们最崇拜的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因为他是我们认知的天花板,他是我们见过的最有文化和最有气质的人,当然,那时候可能还不知道“气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有一个词叫作“职业启蒙”。所谓“职业启蒙”,并不是让他们去超前规划人生,而是让他们先有梦想、有奔头、对自己不要设限。

举不同类型的孩子为例,比如金庸小说里的郭靖、张无忌和狄云。郭靖和张无忌都是“苦孩子”,都在偏僻恶劣的地方长大,要么是草原,要么是荒岛,缺吃少穿。可不幸中的万幸是,他们早早都有职业梦想的启蒙。因为有江南七怪、谢逊等在引导他们,告诉他们外面有一个精彩的世界。

郭靖和张无忌自幼就都有个目标:要做强大的武人,对自己不设限。有目标,孩子就会有个奔头,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完善自己。

但是金庸写的另一个苦孩子——《连城诀》的主角狄云就完全相反,他就是个做梦都没素材的孩子:生在荒村,师父又故意算计他,什么都不告诉他,他便一直懵懂、麻木着,从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要不是有奇遇,狄云人生的一切可能性都会慢慢归零,他的天赋、特长大概永远不能激发。

人永远做不了自己认知之外的事。精神上的丰富、开放,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慢慢改变。就像村子里的阿三,他文化水平有限,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村子。他觉得自己能负责村子里的垃圾处理工作,赚个一两千元,再种地,娶老婆,已经是自己能力的极限了。

人的认知是怎么建立起来的?都是慢慢了解了原来未曾了解过的东西。

就像二十年前,如果你和我说智能手机可以打视频电话,可以聊微信,可以用支付宝,可以刷抖音,可以刷小红书……我会觉得你简直是疯人疯语,天方夜谭。

而现在是智能手机时代,所有的功能都在大家的认知范围内了。

经济学家薛兆丰认为,互联网给了大家非常多的机会,打破了很多隔阂,让地域受限、年龄受限、时间受限、社交半径受限的人打破界限,以一个非常低的价格,接受以前不敢想象的教育。

新媒体时代,信息爆炸,当不同人群之间的信息获取能力不同时,信息筛选能力强的人,能够从海量的资讯、知识中找到与学习到自己想要的。而信息筛选和利用能力差的人,往往很难或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海量的信息去找并学习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这种能力的强弱,也使得二者之间形成“马太效应”,能够筛选信息和迅速学习的人将会在有限时间内获得越来越多有效信息,而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情况下将更难获取有效信息,进而产生越来越大的知识鸿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时政·关注
   03版:时政·关注
   04版:评论·聚合
   05版:都市·社区
   06版:都市·民生
   07版:都市·法治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产业
   10版:经济·财富
   11版:经济·金融
   12版:地方新闻
   13版:健 康
   14版:清源·五味斋
   15版:文 体
   16版:看天下
做梦的素材
每日佳句
卖香花的老阿婆
寻租记
觅光阴
白头搔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