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闭幕,会议主题为“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泉州作为依山傍海的城市,湿地星罗棋布。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鸟类前来栖息,更是与泉州的湿地环境独特、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有关。
我市湿地分三大类型
“我们常说‘湿地就像海绵’,其对水有蓄积、净化作用,能保护土壤防止侵蚀,湿地还是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红树林湿地能起到消浪的作用。当今世界上,代表现代文明的大都市基本上都坐落在湿地周围,江河哺育着人类,也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和古今文化。湿地的价值远远无法用货币来衡量。”泉州市湿地学会会长李裕红介绍,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它与森林、海洋、草原、荒漠一样,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它一般被认为是“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溪流、湖泊、水库、池塘、稻田等”。
湿地对于沿海城市居民来说并不陌生。泉州依山傍海,拥有大陆海岸线541公里,分布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三大类型湿地。据统计,全市湿地面积96171.67公顷,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69711.98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72.49%;河流湿地面积11279.84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11.73%;人工湿地面积15179.85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15.78%。目前建有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惠安崇武国家级海洋公园。
吸引珍稀鸟类“来访”
在这些湿地中,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泉州湿地的一大特色。“泉州湾河口湿地主要是泥滩,相比于沙滩、礁石滩,泥滩蓄积的养分较多,能支持更多的生物多样性。”李裕红说道。
记者从泉州市林业局了解到,我市湿地环境典型独特,沼泽滩涂广阔,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已成为众多野生动植物的重要生长栖息之地,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水鸟前来越冬和繁殖。每年到我市越冬水鸟数量达数十万只,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黄嘴白鹭、黑脸琵鹭、卷羽鹈鹕、小青脚鹬、东方白鹳等1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小天鹅、岩鹭、花脸鸭、白胸翡翠、大杓鹬等25种。
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滩涂湿地、红树林及其自然生态系统。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内红树林面积已由建区前的257亩增加到近10000亩,洛阳江河口人工种植红树林也是我国东南沿海人工恢复面积最大、生长最好的集中连片红树林,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一张生态名片。
各方共同加以保护
“湿地是我们生态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都有责任去保护。目前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湿地建设,在监测、保护、宣传等方面做了一系列举措。但是仅靠部门是不够的,群众的保护意识也要跟上。”李裕红认为,群众的力量很重要,我们都是依赖着湿地的资源而生存,因此应该以身作则,保护湿地,约束自身行为,不做破坏湿地的行为。
泉州市湿地学会致力于凝聚各界力量共同保护湿地家园。近十年来,学会加强湿地相关学术交流,举办海峡两岸青少年研学活动,开展湿地资源保护公益活动,希望让更多境内外朋友关注泉州的湿地资源,让更多的专家提供智慧支持。
泉州湾河口湿地早在1990年就已经进入亚洲湿地名录,1994年中国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的优先保护区域名单也早将泉州湾和晋江河口纳入其中。“泉州只要练好‘内功’,保护和利用好自己的湿地资源,就能占据主动。”李裕红笑着说,泉州的湿地资源很有特色,早就引起国际上的关注。
此外,李裕红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河口湿地,其上游的河流湿地健康也需要加强关注,例如晋江、洛阳江河流湿地。“人类和其他生命都需要水。湿地离不开水,水的安全离不开湿地。只有相关部门科学处理,各方共同保护,才能让泉州丰富的近海和内陆湿地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郭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