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面对一尊沉睡了数百年的狮子,那斑驳肌肤里透出了坚毅的本色。我感受到它冷漠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心,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这几百年的世路荣枯,阅尽世事沧桑,静对潮起潮落……在它面前,我也只是一个过客。”
鲤城区金龙街道江南2号园区,原本是一座繁忙的生产型厂房,现如今已经改造为文化艺术中心,该园区的主理人林克珊先生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他所收藏的狮子。他对石狮子的热爱,始于20多年前,从事工艺品外贸行业的他,在产品设计时从石狮子的造型艺术中找到灵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随着出差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各地不同年代的石狮子亦被搜罗汇聚于此。他也由此获得一个“狮子林”的雅号。
□本报记者 郑运钟
挖掘石狮子的美学价值
参观江南2号园区,我们可以发现此处石狮子有别于他处的特色,不仅在于石狮子造型艺术的美,也不只在于品类之丰富、年代之久远,更在于它们巧妙的摆放与附着于石狮子身上颇具现代感的装饰。比如,一些石狮子装上简洁素雅的木制边框,让石狮子更具有古香古色的韵味:边框的新巧衬托出石狮子造型的古拙,木色的暖意融合进石头的冰冷色调,在造型、色调的反差中营造出独特的东方审美意境。这种新与旧的碰撞,时间与空间、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体现了古城泉州独有的文化气质。
林克珊告诉记者,园区里几乎每一对石狮子背后,都有一个特别的收藏故事。他一边带领记者参观遍及园区草地、墙头、茶室、过道等处的石狮子,一边如数家珍地介绍背后的收藏故事。其中,一尊雄壮的石狮,体魄雄伟,雕刻简洁大气,尤其是脸部线条处理得粗犷浑厚,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之一,被摆放于大门口。在林先生的认知里,收藏最终一定要与文化同行,这一尊石狮子的收藏过程就颇费周折,正是它那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吸引林先生锲而不舍地追求。收藏需要金钱,但更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对艺术的热爱,才能收藏到称心如意的藏品。
林先生颇有心得地告诉记者,从这些石狮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工匠精神,如今我们收藏它,不是为了占有,而是为了欣赏,又不只是为了欣赏,更是要学习古人的这种工匠精神,既启发企业工艺品设计的灵感,也满足了自身热爱艺术的情怀。正因如此,他才用美学的眼光来摆放它们,用独具匠心的装饰来衬托它们,目的就在于发掘出它们的美的价值。
将狮文化打上时代印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时下石狮子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从传统的住宅、园林、宫庙、桥头等地方,已经扩展到艺术园区、私人会所等场所,而且,不只被当作装饰品,还被当作一种艺术品被人欣赏。
在林先生看来,通过收藏石狮子,我们不仅继承了老祖宗留下来的有形的宝贵遗产,也同时继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这不仅是一笔财富,也意味着一种责任。他告诉记者,老祖宗留下的是那个时代创造的印记,是要让我们看到,他们在每一个不同的年代,都做出了突破当代的事情。只有兼收并蓄,推陈出新,激发社会活力,才有机会引领时代潮流,拥有创造的信念,才可能拥有真正的文化自信!
具体到石狮子的收藏而言,我们这一代人,在已经存在数百年的石狮子面前,虽然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但在发掘它的美的价值、传承人文精神的同时,也有责任赋予狮文化新的时代印记。也就是,在保护狮文化的基础上,把历经岁月洗礼的石狮子等艺术品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把历久弥新的狮文化精神应用到我们社会创新中,而在这一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将我们的情感、观念、精神和意绪,还有我们的社会、生活、追求和变革,都刻画进新时代的狮文化。
当你面对一尊几百年的狮子,应该唤起人们的回应,让我们去观摩,去触碰,去感知,去与之对话。然后,沉下心来安静地聆听……说到底,文化艺术的最终目的,就是触碰每个人的内心、尽情地释放每个人的自我。
(本组图片除署名外均为王清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