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风拂向东海之滨,泉州,这方民营经济的沃土,从春天里走来,向着更加广阔的舞台进发。前行的底气,源自民营经济历经淬炼,成长为泉州发展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为这座城市创造了最大的财富。
在这个“人人都想当老板”的城市里,“爱拼敢赢闯世界、心无旁骛做实业”是泉州创业者矢志不渝的信条,“输人不输阵、输赢笑笑”是泉州企业家坚韧豁达的特质。多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传承弘扬“晋江经验”,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大胆创新、放心创业、放手创造,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注于一双鞋、一件衣、一片纸、一颗糖、一把伞,泉州民企创造了全球20%的运动鞋产量、全国60%的石材进出口量、全国65%的工艺陶瓷出口量、全国20%的糖果产量、全国10%的纺织服装产量,助力泉州收获了世界茄克之都、世界石雕之都、世界陶瓷之都、世界藤铁工艺之都、中国鞋都、中国伞都、中国服装名城、中国建材之乡等数十个世界级和国字号的品牌。全市产业“航母”强筋壮骨——打拼出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电子信息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挺起超两万亿元制造业大盘,工业增加值跃居全国城市前10位。品牌“矩阵”扩容提质——涌现出安踏、达利、九牧、恒安、特步、361°、盼盼等一批知名品牌,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9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985件、有效注册商标60万件,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泉商“网络”覆盖全球——950万泉籍华侨华人遍布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上千个侨团组织和250多家异地泉籍商会,企业家精神薪火相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30万户大关,位居全省首位。
企业好则经济好,企业强则经济强。民营经济之于全国的贡献是“五六七八九”,放之泉州分量更重、成色愈足:全市七成税收、八成GDP、九成研发投入、九成城镇就业、九成企业数量,取之于“民”,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雄踞全国万亿城市之首。毫无疑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实践中,民营企业必将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陈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