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病毒后,部分患者出现听力下降、耳闷、耳鸣、眩晕等症状,或许认为拖一拖就会好。警惕!这可能是新冠耳部并发症,如果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及时就诊,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间。
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记者邀请福医大附二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邱恩惠,为大家科普新冠耳部并发症——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知识。
□本报记者 张沼婢 通讯员 曾晓红 实习生 张颖娴
咽鼓管堵塞易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新冠感染高峰已过月余,然而感染后伴随的后遗症仍困扰着不少市民。
感染新冠病毒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闷、耳鸣、眩晕等症状。最新研究报道,“阳”后出现耳部症状比例可高达15%—18%。新冠引起的耳部疾病发病率自高到低分别是分泌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症状呢?福医大附二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邱恩惠认为,主要是新冠病毒通过侵犯中耳、耳蜗、听神经、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等器官,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内耳微循环障碍、内耳微血管血栓形成、耳石脱落等引发。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要是咽鼓管堵塞在作怪。人们常说“五官”相通,那么耳朵和鼻子是怎么相通呢,就是通过这个咽鼓管;咽鼓管有两个口,一个是在中耳的鼓室口,一个是鼻咽部的咽口,可以调节中耳鼓室内的压力,使鼓室内压力与大气压保持平衡。
因此如果咽鼓管堵塞了,就会导致中耳内负压形成,让人感觉耳内发闷、有阻塞感,严重时还会出现低调性的耳鸣。耳闷持续进展,受负压影响,中耳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中耳会产生积液,进而发展为分泌性中耳炎,这时听力也将受到影响。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呢?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出现耳朵又闷又胀、听不清楚的症状,那就要小心排查是否得了分泌性中耳炎。
久拖不治或引起严重听力减退
邱恩惠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咽鼓管容易被堵塞,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在感染时,鼻塞、流涕会导致咽鼓管咽口周围黏膜肿胀、鼻腔分泌物堵塞咽鼓管咽口,导致咽鼓管阻塞;另一方面,即使鼻塞并不严重,有些朋友在感染后会用力擤鼻涕,这个动作可能使得鼻腔或者咽部的分泌物逆行进入咽鼓管,导致咽鼓管堵塞,如果咽鼓管堵塞的情况比较严重,就容易进展为中耳炎,患者会出现耳闷、耳胀、听力下降等症状,自己讲话时有嗡嗡声,感觉耳朵像不通气一样,产生堵闷,还有可能永久性影响听力。
邱恩惠提醒,当出现咽鼓管堵塞的情况,就要提高警惕,及时采取措施。如果长久没有治疗,就可能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胆固醇肉芽肿和后天原发性胆脂瘤等,可引起严重听力减退和一系列并发症。
缓解耳朵胀闷堵塞有技巧
如果因感染新冠出现耳部闷堵不适、听力下降等情况,切不可忽视,要及时到医院耳鼻喉专科诊治,避免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邱恩惠向大家介绍了几个缓解耳朵胀闷、堵塞的方法。
鼓膜按摩法。鼓膜按摩法的具体操作方法为:用食指或中指插入外耳道口,使其塞紧外耳道,轻轻按压1—2秒,再放开,一按一放,如此重复多次。也可用食指或中指按压耳屏,使其掩盖住外耳道口,持续1—2秒后再放开,一按一放,有节奏地重复15—30次,每天3次。按摩以后,咽鼓管的堵塞感可暂时减轻或缓解,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咽鼓管自行吹张法。大多数时间,咽鼓管都是呈封闭状态,只有在吞咽、打哈欠时,因为周围肌肉的牵动才会间歇性的开启。若要人为、主动地开放咽鼓管,可以用下面这个方法。在吹张咽鼓管之前,要先清除鼻腔内的鼻涕,在调整好呼吸后,用手指捏住两侧前鼻孔,张口吸气后用力屏气,促使气体自鼻腔进入鼻咽部达耳咽管,以达到通气目的,并可反复多次,改变中耳内、外压力,起到让耳朵通畅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吹张咽鼓管不可用力过大,不然可能造成鼓膜穿孔;如果同时有流脓涕的表现,此法不宜使用,因为有可能将鼻涕吹进咽鼓管,引起感染。
不懂自行吹张咽鼓管的病人,也可以通过嚼口香糖的方式来运动面部肌肉,然后被动带动咽鼓管的开放。就像坐飞机的时候,飞机在上升过程中,有时会感到耳闷、耳胀,可通过嚼口香糖的方式减轻症状,就是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