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苏凯芳 通讯员何毓慧)耳朵是聆听世界声音的钥匙,是感知世界美好必不可少的器官,也是非常脆弱的器官,很容易“受伤”。昨日是“全国爱耳日”,泉州市儿童医院举行了爱耳日义诊活动。专家表示,儿童听力受损后,会出现发育迟缓、语言功能障碍等问题。在儿童患者中,半数以上听力损伤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
活动现场,一对年轻小夫妻抱着五个多月大的孩子向医生求助道:“能否帮宝宝掏下耳屎,都堵住了,孩子睡觉时经常会挠耳朵,睡也睡不踏实。”检查中,耳鼻喉科医生发现孩子的两侧耳朵里各有一块较大的耳屎。在孩子父母的配合下,医生熟练地用镊子将两块耳屎夹了出来。
据悉,耳屎(也称耵聍)主要是由耳道的分泌物、脱落的皮肤和毛发、皮肤正常菌群混合而成。该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洪铭沿提醒,耳屎能够抵抗细菌、病毒感染,阻挡外物入侵,甚至可以保护鼓膜防止破损。大部分人的耳屎都能够自行排出,如果经常掏耳朵,会引起耳屎分泌异常,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错误的手法也会导致耳屎越推越深,引发耳垢栓塞,甚至损伤鼓膜,引起中耳炎或者耳聋。市民如果有需要,可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寻求医生的帮助。
洪铭沿告诉记者,随着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及,先天性听力损失的确诊时间提前到了6个月以内,但仍有不少孩子出生时听力正常,在成长过程中因为遗传因素、耳部感染、病毒感染、噪声暴露等出现听力损伤。其中,先天性听力障碍是人类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新生儿耳聋大部分是因为遗传因素引起的,重点在于预防和早发现、早治疗。洪铭沿介绍,如果孩子确诊重度听力障碍,可以选择植入人工耳蜗为孩子重建听力。
此外,意外伤、药物中毒或疾病等因素,可能引起后天性听力障碍。
洪铭沿提醒,与成人相比,儿童听力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家长是孩子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更要有意识地避免让孩子处于噪声环境中,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听”环境,突然出现噪声时,可以让孩子用手堵住耳朵,张大嘴巴。儿童玩具也要注意分贝,注意避免声音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