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形容,美国不是在发动对外战争,就是在发动对外战争的路上。那么,谁在美国无尽的对外战争中大赚特赚?答案简单明确:是那些实际控制和影响美国政策制定的利益集团,尤其是军工复合体。
□新华
一头肆虐全球的怪兽
在美国阿肯色州南部,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一家工厂中,数十名焊工和装配工正在生产线的不同工位上忙碌着,组装该公司的招牌产品——“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这种武器因俄乌冲突而销量大增,厂家正加紧赶工。目前,这家工厂每年能生产48套“海马斯”系统,计划到2025年第三季度产能翻一番,达到年产96套。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美国军工行业一派“繁荣”景象,许多军工厂全力提高产量,包括生产在乌克兰战场上消耗量惊人的各种炮弹。美国陆军计划在得克萨斯州加兰市新建一个炮弹工厂,艾奥瓦州米德尔敦一家生产155毫米口径炮弹的工厂正在扩建,戴-齐默尔曼公司正为其在艾奥瓦州得梅因等地的军械厂招聘更多工人……
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承诺向乌克兰提供的军事援助总额已达3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军火订单流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军火巨头的口袋。
美国智库保卫民主基金会曾估算,自危机升级至去年年底,美国军工企业从伙伴国家获得的军售订单总价值近220亿美元。
一张无所不在的巨网
1961年,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离任演说中警告:“强大的军事组织与庞大的军工企业的联姻是美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现象……我们必须防止军工复合体有意或无意地获得不应有的影响力。”然而,军工复合体如今深入美国人生活的程度,已远超艾森豪威尔的想象。
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兴起于二战之后。在美苏争霸过程中,美国经济与军队的捆绑加强,美国500强企业大部分成为国防承包商。整个冷战期间,美国国防支出高达10万亿美元,直接受益者便是军工行业。
如今的美国,军工复合体与人们所能想到的一切息息相关,涵盖军火商、金融寡头、政客、学术说客、媒体巨头等各个行业,构成了一张触角遍及社会各个角落的巨网。
在军工复合体内部,各方之间通过复杂的利益关系紧密勾连,例如很多美国国防部门官员“入则为官,出则为商”,在政商“旋转门”间不断穿梭,从而实现政治套利。美国现任防长奥斯汀2016年在中央司令部司令任上退役后,曾担任雷神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还创立了一家咨询公司;前国防部长马蒂斯在任职前曾是通用动力公司董事会成员,从国防部长岗位上卸任后又重新成为通用动力公司董事会成员;另一位前国防部长埃斯珀曾是雷神公司高管,从政府离职后加入了制造军用设备的伊庇鲁斯公司。
军工复合体一方面通过项目和就业影响关键选区,进而与政客实现利益捆绑;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和政客妖魔化其他国家,夸大“安全威胁”,煽动选民情绪,以达到推动军费开支不断上涨、为自身捞取更多好处的目的。
一种反噬自身的顽疾
“不要战争!不要战争!不要战争!”今年2月19日,乌克兰危机升级一周年前夕,美国上千名反战人士在位于首都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前集会,反对美国挑动俄乌冲突,要求解散北约、削减美国军费。
然而,面对民众的反战呼声,美国政客们置若罔闻。据美国“公开的秘密”网站统计,美国军工企业在2022年前三季度共花费1.01亿美元用于游说政客,以求在不断攀升的国防预算中分得更多。
在军工复合体驱动下,美国不断在世界各地制造战乱冲突,给许多国家带来深重灾难,自身也付出代价、遭到反噬。根据美国布朗大学“战争代价”报告,有超过7000名美军士兵以及超过8000名美军雇员在本世纪初以来的战争中身亡,死于自杀的现役军人和退伍军人数量至少是在战斗中阵亡军人数量的4倍,估计超过3万人;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投入约2.26万亿美元,在伊拉克战争中投入超过1.92万亿美元,巨额军费支出是美国联邦政府如今负债超过31万亿美元的一个重要原因;“拱火”乌克兰危机和对俄制裁导致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加剧了美国的通胀,美联储为抑制通胀而激进加息,又引发金融领域动荡……
军工复合体的巨大影响力使得美国无法制定出维护世界和平的政策,同时也助长了军工产业排斥竞争、权力寻租等垄断与腐败行为。
军工复合体已成为一个毒瘤,不仅危害世界,也严重侵蚀美国自身肌体,损害美国民众利益。美国《雅各宾》杂志一篇文章指出,在军工复合体主导下,大量原本可以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创造更多价值的资金被投入军工行业,“这是军火商们喜闻乐见的政策,只服务于社会顶层1%的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