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都市·社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4月17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十年关怀 三孤儿成长为阳光少年
本社东南公益回访一批困境儿童,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志愿者一行到学生家中走访

日前,本社东南公益组织爱心人士和志愿者走访看望了安溪县祥华乡三名孤儿,为他们送去暖心慰问和关怀。从2013年春天起,东南公益组织爱心人士陆续资助了这些孩子,他们当时最小的才五六岁,如今均已成长为阳光少年,学习和生活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令人欣慰。

多方帮扶

三少年学习生活有保障

当天上午,记者、志愿者和祥华乡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安溪县看守所、祥华派出所民警等人一起,前往三名孩子就读的安溪新华都阳光中学,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三名学生中,小涵(化名,下同)、小成就读初二,小堂上初一,三人个头相仿,看上去都阳光健康。

校长陈剑平介绍,三名学生在校表现总体可以,只是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他们都是建档立卡的困难学生,政府和学校都有一定的帮扶措施,因此在校学习、食宿有保障。“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好,学校还会帮他们申请奖、助学金。”

随后,记者一行沿着崎岖的盘山路,驱车15公里来到珍山村小涵家。2014年,记者首次探望小涵时,6岁的他和父亲、奶奶住在破旧的老厝中。由于老宅属于地质灾害点,几年前,在政府安居工程和几位伯伯的帮助下,他们家建了一栋两层的钢筋混凝土房子。不幸的是,奶奶、父亲先后去世,目前他跟着四伯生活。

“感谢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小涵,感谢濮记者对小涵的资助。”小涵的二伯、四伯等人一再表示感谢,并提醒小涵道:“这么多人关心你,你一定要好好学习。”

千里送暖 苏州记者持续资助10年

小涵伯父感谢的濮记者叫濮建明,是苏州日报摄影记者,也是本社东南早报记者的大学同学,他已结对资助小涵10个年头。

2014年3月,本社东南公益启动“‘圆梦2014’ 结对帮扶山里娃”活动,以帮助山区孩子、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来泉务工人员子女的读书梦顺利实现。当时,记者和时任祥华派出所教导员的陈烨烽一起走访了祥华乡珍山村多个困难学生家庭,其中,小涵情况比较特殊,他出生后不久,妈妈就离家不知去向,奶奶和父亲身体不好,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当时,早报报道了小涵一家的实际困难,远在江苏苏州的濮建明看到报道后,联系早报记者表示要资助小涵。

濮建明回忆道,虽然小涵家庭困难,但他和奶奶看起来还是清清爽爽、蛮精神的,就决定帮助他,助他学习和成长。从2014年3月起,濮建明每月都会转500元助学金给小涵一家,一直持续至今,小涵也从一个学龄前孩子,成长为初二大男孩。“他能够考上大学的话,我也会帮他。”濮建明说。

长期关注 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当天,在派出所民警和校长带领下,记者一行还走访了另外两个孩子家庭。

小成家住东坑村,有姐弟三人,他是老二,和90岁的奶奶一起生活。因父母双亡,姐姐2018年休学在家照顾弟弟们和失明的奶奶。当时,东南公益同乡政府和村委会多次上门探望慰问关心他们姐弟的成长。如今,小成的姐姐已订婚,弟弟上五年级,他们家也搬进了政府安居工程建设的两层钢筋混凝土房子。

家在祥华村的小堂也是孤儿,从小和伯公一家一起生活。2014年,小堂5岁时,陈烨烽在走访中了解到他因为没户口面临上学困难,于是多方协调,帮他解决了户口问题。当时,东南公益也组织爱心人士多次看望小堂,为他送去慰问金和衣物等。看到大家再次到来,小堂的伯公一家十分开心,他们一面介绍小堂的生活情况,一面感谢大家长期的关心。

走访中,志愿者给三名孩子送上书包、书籍等学习礼包,爱心人士张注福送上了牛奶、面粉等生活物资,民警还和孩子们进行了交流谈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自立自强。

□本报记者 陈明华 吴嘉晓 潘登 文/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评论·观点
   04版:时政·关注
   05版:都市·社区
   06版:都市·社区
   07版:热线新闻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财富
   10版:经济·智汇
   11版:地方新闻
   12版:地方新闻
   13版:教 育
   14版:清源·刺桐红
   15版:军 事
   16版:综合新闻
石狮法院信息化助力
执行工作驶入“快车道”
十年关怀 三孤儿成长为阳光少年
特高压北电南送工程在安溪段实现“首牵”
考生状况频出
民警出手相助
路遇男子轻生
民警及时阻止
上海医疗专家团来泉
深化两地协作交流
法官校园开课 宣讲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