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存笔先,画尽意存”,创造与中国诗词相互融通的精神意境,中国画因此又被称为“无声诗”。
翻开《陪孩子看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序言名为《“诗情画意”是中国美学的DNA》。不愧是曾孜荣,多年致力于艺术普及工作,一下子就能抓住关键。翻开正文,《洛神赋图》《步辇图》《五牛图》《唐宫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十幅传世名画,皆是诗情,皆是画意。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根据曹植所写的《感甄赋》而创作的人物故事手卷。该画为绢本设色,工笔重彩画成,华丽富贵,意态生动。洛神体态婀娜,含情脉脉,与曹植遥遥相对,“若还若往,含辞未吐”,如丝般缠绵的情感与人物的复杂心绪,尽归于形的写照之中。
曾孜荣从甄宓的故事进入,人物情态紧扣故事情节,画面仿佛生动了起来。这是一种宏观的全局的讲解,又注重局部的细节,使得观者仿佛进入画中,感受画中人的喜乐忧愁。曾孜荣又以几种经典绘画样式分解顾恺之的画作,比如“滚尘马”,当马儿累得走不动时,它会躺在地上打滚,让尘土吸附身上的汗珠。顾恺之抓住了动物的生活特点,后世绘画中常有“滚尘马”的出场,书中此处附上李昭道《明皇幸蜀图》、赵孟頫《滚尘马图》、郎世宁《百骏图》中的“滚尘马”局部,有助于获得延伸的常识认知。
在“滚尘马”的名画旁边出现了一幅萌漫,马儿躺在地上耍赖:“走不动啦!不走啦!”全书强调故事性、游戏性和知识性,这类现代戏仿出没其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黑白线描的小图构造又不至于喧宾夺主,给全书增添了生动的气息,有锦上添花的妙趣。
《洛神赋图》的背景是三国故事,《唐宫仕女图》(系列)关涉安史之乱,《清明上河图》描绘汴京繁华中的隐忧,诸如此等,有“画史”之功用。读画就是读史,以图画见证风云际会,为孩子打开历史大门。画中人物的服饰装扮、形体姿态,居室装置、亭台楼阁等细节的剖解,让我们领略到中国物质文化的瑰丽与精美。曾孜荣很有策略,比如,说《虢国夫人游春图》,采用推理的方法,引领读者逐一分析图中的九个人物哪个可能是虢国夫人;说《韩熙载夜宴图》,揭晓“谍画”的特殊功用,高朋满座歌舞喧闹的韩府实际上重重危机步步维艰,这等讲法,谁能不好奇呢?
中国绘画的主题,人物画是一大类,占了全书大半,此外还有山水画和博物图。西蜀古道,山脉雄奇,东都江南,水波盈盈,或野逸旷达,或云雾弥漫,苍劲峭拔传递天地况味,潇湘烟雨描摹人文盛景,都在画中,都在诗词歌赋,都在文人志士的情怀之中。“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天生万物,万物有灵,韩滉画下一组牛,祈愿国泰民安,郎世宁笔下百匹马,是中西交流的结晶。
十大传世名画,都是瑰宝,各有各的好。此书名为《陪孩子看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除了谈论这些名画的“好”,题眼还有“陪”。陪的过程,父母为孩子点拨迷津,父母与孩子一起获得知识,提升审美,一起加深亲情的纽带。另外,父母还能有意识地激发孩子的进取心。比如,《千里江山图》因“青绿山水”而出圈,尽人皆知。王希孟绘此画时,只有18岁。青绿山水,源自隋唐,延绵数百年,倏忽间,在这18岁的少年郎手里,光华绽放,其技艺,其境界,其格局,其气象,是少年才有的意气风发,挥霍了全部的生命力和感觉挣得的“千里江山”啊!
如果说孩子都是等待成形的空白的画,只希望,每位父母都能是好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