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公布后,各种借着高考为由头的诈骗也随之而来。补录名额、填报志愿、兼职刷单……针对一些高考后可能出现的诈骗陷阱,昨日,泉州市反诈骗中心进行解析,希望考生和家长增强防骗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本报记者 廖培煌 通讯员 白炯昕
“填报志愿指导”
不法分子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利用中介或网站、App等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填报志愿可在网上寻找参考资料帮助,但对于收费的指导一定要提高警惕,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勿让骗子乘虚而入。
“补录名额”
“补录”骗局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警方提醒: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100%是诈骗。
“高考补助金”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警方提醒: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录取通知书”
骗子冒充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骗局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警方提醒:此类骗局中,骗子的准备工作都会非常专业。不仅会使用和原学校相似的校徽、logo,还配备了所有的课程资料,填写的大学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样。为此,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兼职刷单”
骗子以高薪诱惑学生,抓住学生涉世未深的特点和急于挣钱的心理,让学生暑假在网上帮忙刷单。
警方提醒:切记所有刷单都涉嫌诈骗,也是违法行为,不要贪图小利而落入诈骗犯罪分子的圈套,如需兼职一定要到正规的平台或者找正规的中介。
“租号赚钱”
微信号出租几天,就有几百块到手,这样不劳而获、躺着稳赚不赔的好事,让学生不免心动,但是你出租的微信号可能被不法分子用来实施诈骗、洗钱等犯罪活动,而你一不小心就会成为诈骗团伙的“帮凶”。
警方提醒:在找兼职的过程中看到任何类似“租售微信”“出租QQ号”“借用身份证”等信息都要提高警惕,不要被一些蝇头小利迷惑。
“游戏玩家”
放下繁重的学业,有的考生热衷于网络游戏,畅游虚拟世界。不法分子看准这个时机,冒充游戏玩家、游戏运营商等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不要轻信网络游戏中弹出的优惠、中奖、买卖信息,购买装备或虚拟游戏币等尽量使用通过认证的正规平台进行交易。
“及时缴费”
骗子以学校老师等身份要求家长尽快将本学期学费打到学校财务账户(其实是骗子的个人账户)上,并声称如不及时缴费将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警方提醒:遇到此类情况,不要盲目相信,要及时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与子女联系,确保信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