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用打生长激素、不用配眼镜、不用矫正牙齿……据本社媒体报道,最近有一个“新型孝子8大标准”,自称列出了当代家长对“孝子”的定义,引发热议。有人认为,以这样的标准定义孝子可谓与时俱进,但也有网友表示,这种孝子标准有些以偏概全。您认为呢?
有失偏颇 不应提倡
@中言利尔:“新型孝子”是从当前青少年的常见问题、多发毛病中反向归纳出来的,因为这些毛病确实让父母耗尽心力,但这些标准忽略了孝还应有孝亲敬老这一重要因素。“百善孝为先”,家长除了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障好身体外,还要教育孩子从小做个关爱父母、孝敬长辈的好儿女。
@泥河牧歌:孝子有标准?窃以为可笑!世界之大生活之丰富多彩,每一个家庭和孩子的情况千差万别,故此孝子乃是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的。子女尽孝不让父母操心,应当是在学识、能力、处事上的成熟,而不是强行设定条件打上孝子的标签。“新型孝子”过于看重某种生活形态,淡化了孝道文化的思想内涵,如此形成的孝道观有失偏颇。
@张全林:所谓“新型孝子”,其实与行孝并不搭界,只是贩卖一种育儿焦虑。如果说勉强与孝挂上钩,也只能解释为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不让爹妈多操心,就算行孝了。“新型孝子”的8项标准,都是以孩子为中心,而不是围着爹娘转,如果不符合这些标准而认为是“不孝”,只能说是做父母的过虑了,爱孩子一旦用力过猛,也会害孩子。
爱子有道 切合实际
@文魁:“新型孝子”是新时代的孝心标准,也是父母爱孩子最朴实的要求。如今的孩子大都有 “容貌焦虑”“颜值需求”,过度追求外貌令父母难以接受;玩手机成瘾,没有时间陪陪父母,造成两代人的隔阂;“熬夜大军”崛起,不锻炼,吃垃圾食品导致过度肥胖令父母担忧。“新型孝子”是父母的新型爱子之道,很有现实意义。
@严兴才:尊老、敬老、爱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孝老,人们极为看重,故有“百善孝为先”之说。孝就成了做人最基本的准则,这种传统美德,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丟,反而更应该传承发扬。“新型孝子”与传统的尽孝并无冲突,而是丰富孝的内涵,是在用新的方式诠释孝、传承孝、弘扬孝。
@河北白帆:“新型孝子”的标准大多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长所焦虑的问题,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期望,很有现实意义。传统的孝道就是要求孩子赡养和关心父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也希望孩子不被传统观念束缚,有自己的人生追求,这种双向的互动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
理性审视 客观看待
@周芳元: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为孝立标准,这是对孝道的禁锢,是一种画地为牢的做法。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个性才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魅力所在,活在别人的标准里,永远也做不了最好的自己。短板人皆有之,决定一个人发展的是其长处,从个体实际出法,与时俱进完善并丰富孝的内容及形式,方是真正的孝道。
@龙泉:与传统的孝道相比,“新型孝子”更多着眼于孩子的个体健康与和谐亲子关系的构建,从此层面来说,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学习费妈,还是玩手机、过度肥胖,这些都是现代孩子常见的问题。其实,最应该反思的是父母,因为孩子大部分行为特征和思维方式都来源于父母的教导。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其要求孩子做“新型孝子”,不如反求诸己来得实际些。
@仙水忍:“新型孝子”体现了孩子成长中带给家长的诸多困扰,更多折射出的是一种无奈和调侃,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实际上,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总会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谓“新型孝子”的标准也是如此,家长们无须过多焦虑。古有古的说法,今有今的观点,所谓的孝子,本就没有任何标准可言,只要孩子们能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拥有健全的人格就足够了。
下期话题
鞋子破了,到街角就能补;拉链坏了,下楼就能换;钥匙丢了,巷尾就可以配……这些“小修小补”看似不起眼,却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据本报报道,随着时光的流逝及城市的快速发展,街头巷尾“小修小补”摊点越来越少,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刚需”得不到满足。如何让“小修小补”行业有序经营、良性发展,为城市增添烟火气,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下期茶座,邀您聊聊“小修小补”这个话题,您可在“温陵茶座”新浪微博留言,也可加入QQ群299935398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