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烧窑作为古老的陶瓷烧制技术,通过木柴的燃烧,在高温下将泥土变为瓷器,展现出独特的质感和色彩。而狮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狮子为象征,寓意着祥瑞、力量和保护。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陶瓷大师们让两者相遇,柴烧窑中的瓷器上出现了威武的狮子造型,或是用狮钮作为装饰,让陶瓷作品充满神秘和艺术的气息。这种精彩的碰撞和奇妙的交融,让人们领略到其中的独特魅力。
□本报记者 许文龙 通讯员 林婉清/文 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
裸烧狮钮茶壶
质感独特有创意
“这是一把裸烧的手捏壶,最具特色的是盖钮是一只手工做的狮子,非常有创意,看起来也十分灵动。”近日,在德化传承400多年的古龙窑月记窑的网上直播间,主播向网友们推荐手上的一把狮钮壶。
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陈威红是这把狮钮壶的创作者。“壶的盖钮在最上方,类似于房子的屋脊。”谈起创作心得,她直言灵感来自闽南房子屋脊上常见的瑞狮神兽。
整件作品采用堆雕工艺,手工质感强,再加上柴烧火痕与落灰,每一把壶成品之后都是独一无二。在她看来,狮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象征,具有威武、庄重和守护的意义。选择用狮钮造型来装饰茶壶,能够赋予作品祥瑞和护佑的寓意。
狮子钮在茶壶上不仅是一种装饰,同时也具有实用性。狮子钮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提供良好的握持感,使用者在操作茶壶时更加方便和舒适。精湛的手工技艺,将狮子的神态和细节表现得栩栩如生。
柴烧作为一种传统的烧制技术,赋予这件作品以独特的质感和色彩效果。木柴的火焰与泥土的相互作用,在高温下产生特殊的气氛和纹理。加入狮钮造型,为柴烧款茶壶增添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这款狮钮柴烧茶壶,既体现了对传统狮子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又融入现代陶瓷艺术的创新和个性化表达。通过将传统元素与当代审美相结合,保留了狮子文化的传统内涵,又使作品更具当代艺术的魅力,吸引更多人对柴烧和狮子文化的关注和喜爱。
柴烧瓷狮香器 灵动又有烟火气
走进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颜松柳的“瓷言坊”工作室,茶桌上摆放着一款白瓷狮形摆件,狮子庄严地端坐着于白色瓷盘底座,狮口张得很大,仿佛嘶吼一般,尽显王者的雄伟霸气之姿。
“这不是一件单纯的摆件,而是一款香器,取名《国色天香》。”颜松柳一边说着一边将狮身提起来与底座分离,并将一根已点燃的线香,插进底座中间的香插之中,再盖上狮身。很快,一缕香烟便从狮子口中缓慢飘出,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
颜松柳认为,狮子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祥瑞和威严的象征,代表着吉祥、权威和保护。“通过创作一款狮子造型的香炉,我希望将狮子的象征意义传递给观者,使其在使用香炉时感受到祥和、庇佑和平安。”
在他看来,狮文化题材的陶瓷,如果单纯作为摆件,受众相对有限。但是将其做成香器,便有了日用的功能,应用的场景也更多。狮子摆件有静态之美,而当其口中吐出香烟时,作品就充满烟火气,仿佛狮子活起来,显得更为灵动。
这件作品除了电烧外,还专门出了柴烧款。柴烧窑火焰在坯体上所烙下的七彩吻痕与木柴燃烧后产生的落灰釉,能更好地表现狮子神态,使香器更具灵性和古老韵味。
多态瑞狮香炉
让艺术回归生活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摸泥世家陶瓷艺术研究所艺术总监李锦峰设计了多款不同造型的瑞狮香炉,其中狮子多端坐于香炉顶盖之上,有的脚踩祥云,有的脚踩绣球,咧嘴露牙似乎在笑,形象憨态可掬,惹人喜爱。
狮子与香器的结合,古代就有,一直流传至今。李锦峰说,古代的狮子有个别称——狻猊。传说,狻猊是龙之九子之一,形态是一只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人们把它与香炉结合,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当香炉内点燃香,盖上炉盖,就会呈现狻猊吞云吐雾的奇特景观。
在崇尚歌舞之乐的唐代,宴会中经常要进行表演,狮子香炉便是装扮“舞台”的道具。“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避邪。”唐代诗人秦韬玉这句诗描述的是用香狮子作为地毯镇角的场景。当美丽的舞者在地毯上表演之时,周围的香炉吐出袅袅香烟,舞台效果曼妙动人。
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李清照《醉花阴》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在《凤凰台上忆吹箫》词中写道:“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可见在李清照的闺房中,就有一个狻猊造型的香炉,睡觉前在香炉腹中添入香料,伴随香气入睡安眠。因此,李锦峰的这系列狮形香炉,取名《狻猊出香》。
“文化艺术是源于生活,也要回归生活。”月记窑运营方负责人苏瑞厚介绍,陶瓷大师们巧妙地将狮文化与茶器、香器等日用陶瓷相结合,不仅形式上更生动有趣,同时增添了装饰性和艺术价值,既有实用功能,也能提升使用者的审美体验,对狮文化的传承传播大有裨益。
“月记窑柴烧作品因天气、窑位、火焰及落灰而各具特色,器美天成,弥足珍贵。”苏瑞厚说,大师们将这些精美、独具创意的狮文化作品,在月记窑中进行柴烧,作品釉面上的落灰或胎体上有火的痕迹,出窑后可见特有的色彩和光泽,更有层次感,呈现一种质朴、古拙的原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