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效应显现
今年1—8月份,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完成出口货值337.17亿元,比增39.93%,贡献全市进出口30%的份额,强有力地推动泉州形成“买全国 卖全球”的外贸发展新格局
市场采购贸易周期缩短,让国内生产的食品更快直抵海外餐桌。图为海丝品博会上,石狮国际食品城向海内外客商展示石狮味道。

□商报记者 杨翚

石狮服装城、晋江国际鞋纺城分别于2018年和2020年获批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泉州由此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双试点的地级市。近年来,市场采购这一外贸新业态已成为泉州外贸发展的新引擎,累计完成出口货值超1200亿元,出口产品种类涉及13大类。今年1—8月份,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完成出口货值337.17亿元,比增39.93%,贡献全市进出口30%的份额,强有力地推动泉州形成“买全国、卖全球”的外贸发展新格局。

新模式释放增长新动能

试点不仅给外贸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还带动了四方人流汇聚和市场主体的骤增

经泉州海关监管,石狮东方楷裕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一批重达2吨的安溪“湖头米粉”、石狮产“凉茶饮料”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申报,不到10分钟就快速放行,发往菲律宾。这是石狮服装城内的日常景象。

石狮服装城获批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后,手续更简化、出口更便捷了。依托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订单秒接集发,出口全流程周期由过去的3个月缩短到1天。

据悉,2018年11月,石狮市获批福建省首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它彻底改变了传统外贸流程,解决了中小企业无票出口、通关复杂等出口难题。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符合条件经营者采购货品,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及增值税免征不退政策。同时,“采购地申报、全省口岸验放”的一体化通关模式,相比一般贸易通关模式,平均每标箱节省费用超1000元。

出口方式提速降本,吸引全省各地从事食品的产业进驻石狮。9月上旬,石狮东南亚采购集散中心“连江特色产业馆”举行开馆仪式。连江特色产业馆集中了一批福州市连江县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其进驻石狮东南亚采购集散中心,发挥双方优势,把连江县优势特色产业及优质产品通过石狮东南亚采购集散中心的市场通道,推向东南亚一带及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家,开拓水产国际贸易。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不仅给外贸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还带动了四方人流汇聚和市场主体的骤增。石狮市商务局表示,试点带动外贸、报关、货代、码头物流、国际航运等新增就业超1.2万人。石狮从事外贸的主体从试点前的1200多家增长至9000多家,新增跨境电商、供应链等新业态外贸公司328家、货代公司90家、报关公司102家。

在晋江,致力打造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全、产品最新的运动鞋原辅材料交易集散中心的晋江国际鞋纺城,正以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为契机,寻找新的增长点。

2020年9月,晋江国际鞋纺城顺利获批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同年12月启动试运行。截至目前,晋江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平台累计出口52731票,出口货值达297.0亿元,其中,2021年,出口货值达190.33亿元,占晋江出口总额的21.4%,拉动晋江出口增长36.6%、泉州出口增长12.7%,主要出口货物涉及日用百货、建材类、鞋类、机器/机械类、纺织服装类等12类商品,产品出口到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

晋江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已成为晋江小微企业外贸出口的新通道。采购商、供货商、外贸公司、组货公司、报关代理公司等不同从业主体纷纷入驻晋江国际鞋纺城,其联网信息平台累计备案主体不断攀升,从去年同期的3228家增加到如今的6454家,增长了近一倍。

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

3年突破9亿元

开辟新途径,满足了部分出口贸易商批次多、批量小、品种杂的出口需求,形成独具福建地方特色的出口贸易新业态

市场采购贸易缩短周期,让国内生产的食品更快直抵海外餐桌。继2018年石狮服装城获批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后,2019年9月又获批全国首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预包装食品试点,两项重磅政策叠加之下,越来越多的国产预包装食品,通过市场采购方便快捷地“走出去”,众多“家乡味”食品也让菲律宾、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的广大侨胞们一解乡愁。

泉州是我国重要的休闲食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食品产业总产值超千亿,产品畅销海内外,其中出口额超过40亿元。而作为我国著名侨乡,仅侨居东南亚等海丝沿途国家的泉州华侨达600万人以上,庞大的华侨群体对国内食品有着普遍的认同感和强大的需求,安溪产的湖头米粉、惠安产糕点、石狮产凉茶饮料、晋江产糖果巧克力等一众当地特产更是他们心心念念的“家乡味”。然而,此前本地特色食品要供应到华侨市场还存在困难。据石狮市迪派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欧阳萌芽介绍,该公司东南亚的客户主要供应海外华侨采购商的商超和餐饮场所,需要的食品种类特别多,但是单批批量不大,以前需分别向多个出口食品备案生产企业采购,在企业所在地分别申报,再通过物流汇到同一地点拼柜出口,十分不便且成本高昂。

而自2019年9月石狮服装城获批全国首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预包装食品试点以来,为福建地方特色食品出口开辟了新途径,满足了部分出口贸易商批次多、批量小、品种杂的出口需求,他们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模式,企业可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商品,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办理出口通关手续,不但免去了备案环节,通关流程上也更便利。这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独具福建地方特色的出口贸易新业态。

“东南亚华侨采购商经营着当地相当规模和数量的食品商超和餐饮场所,对泉州各类休闲食品的需求种类繁杂、数量庞大,对预包装食品出口需求大。而通过市场采购预包装食品出口方式方便、快捷,很适合东南亚客户对预包装食品的采购需求。试点以来,公司抢抓机遇,每周都安排3至5个货柜出口,糖果、饮料、方便面等预包装食品成为出口主力。”石狮市迪派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欧阳萌芽表示。

为推动新业态发展、助力海外华侨尽享“家乡味”,泉州海关科学放宽试点范围,将产地范围由厦门关区拓展到全国,试点种类由8类拓展至18类产品,增加非洲、中东等国家,精准帮助带动中小微企业出口,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拓渠引流做强外贸新业态。

据统计,2022年1—8月,泉州海关共监管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预包装食品1303批、货值2.5亿元。2019年9月以来,累计监管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预包装食品3363批、货值9.3亿元,已输往菲律宾、越南、泰国、缅甸、老挝、伊朗、埃及等11个国家。

“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采购预包装食品,大大扩充了我们的业务面,也提高了其他客户的黏度。我们现在每年仅食品出口超过1500万元,还带动了其他小商品的出口提升超一成,感谢海关的好政策!”石狮东方楷裕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洪美珊兴奋地说。

   01版:封面
   04版:特别报道
   05版:特别报道
   06版:专 题
   07版:泉州产经
   08版:泉州产经
   09版:泉州产经
   10版:连线泉商
   12版:商 会
   13版:榜 单
   25版:温陵志
   26版:城事记
   27版:影像簿
   28版:广 告
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效应显现
泉州54家餐饮企业
成为新一批“闽菜馆”
永春经验做法
获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