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6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02版:特别报道
传承弘扬“晋江经验”
支持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泉州元素
1月11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福建会堂隆重开幕。

1月10日—15日,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福建省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相继召开。福建省省长赵龙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2年和过去五年工作成效,描绘2023年及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

在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路线图”中,泉州元素多次出现。回首过去,泉州打赢聚集性疫情歼灭战,“晋江经验”进一步传承弘扬、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出台实施,跨入万亿级城市行列,“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等历历在目。展望今后五年,高水平打造厦漳泉都市圈,支持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支持泉州创建世遗保护利用典范城市等“关键词”,件件事关泉州高质量发展。

2022泉州记忆满满

快而有序打赢疫情歼灭战

摘录:全力打赢泉州、宁德、福州等地聚集性疫情歼灭战

解读:去年3月,面对疫情突袭,全市上下一心、奋战疫情,40余天实现社会面清零。泉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平战转换,实行“三公(工)一大”领导24小时带班和“三个第一时间”应急响应,快而有序打赢疫情歼灭战,全力推进复工复产、满工达产、增资扩产、提质强产、保岗促产。

安海湾特大桥丰富高铁列车建设“首次”

摘录:福厦高铁全线贯通

解读:去年8月,福厦高铁实现全线铺轨贯通。项目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全长277.42公里,沿线设福州南、福清西、莆田、泉港、泉州东、泉州南、厦门北、漳州等8座客运车站。其中,安海湾特大桥在我国高铁建设中,首次在跨海斜拉桥上铺设无砟轨道,高铁列车跨海过桥不减速。福厦高铁将为厦漳泉和福州两大都市圈的加速崛起和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永春德化等地结束不通铁路历史

摘录:兴泉铁路、靖永高速建成通车

解读:去年12月30日,第一辆从泉州站通往宁化站的K8756/7次“绿巨人”动车组鸣笛启航,标志着兴泉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运营。兴泉铁路是海西铁路网“三纵六横”中的重要一横,是开发沿线资源、服务革命老区的重要铁路干线,是打通泉州港通往内陆铁路客货运的重要枢纽,结束德化、永春等地不通铁路的历史。

泉州入选首批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

摘录:5个设区市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

解读:去年,泉州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着力打造知识产权“全领域”“多维度”发展格局,在专利发展方面,近三年,泉州先后立项支持石墨烯等10个产业规划类、运动鞋鞋底缓震技术等30个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全市有效商标注册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年度专利授权量连续11年居全省第一位;全省第一单专利开放许可交易落地泉州。

晋江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

摘录:晋江、福清通过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

解读:去年,晋江通过科技部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2018年,晋江入选全国首批52个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建设主题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对照《晋江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实施方案》,晋江集成整合各方面资源,构建全方位创新体系,高质量完成22项创建指标。

晋江获中央财政专项支持

摘录:龙岩、宁德、晋江、厦门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解读:去年,晋江入选财政部公布的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此次全省共4地入选,晋江是其中唯一入选的县级市。晋江落实落细示范区建设方案,探索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有效模式,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树立标杆,打造样板,切实引导普惠金融服务增量、扩面、降本、增效。

发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大礼包”

摘录:“晋江经验”进一步传承弘扬,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出台实施

解读:2022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出“晋江经验”20周年。从福建到泉州,《关于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支持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的意见》《关于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泉州市贯彻落实福建省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工作方案》等先后出台,赋予泉州更多政策支持、发展机遇。泉州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全面实施28项重点改革任务,发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1+13”政策“大礼包”等,推动改革攻坚多点突破。

建成海丝中央法务区泉州片区

摘录: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稳步推进

解读:在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泉州片区过程中,泉州构建起全方位、全链条、专业化的法律服务生态圈,为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提供更加强大的法律服务保障。海丝中央法务区泉州片区建成中心园和各具特色的五个园区,吸引一批律师事务所、法务相关企业入驻。

晋江对外贸易规模常年位列全省县级市首位

摘录:晋江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解读:去年在全国增设的29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中,晋江在列。近年来,晋江通过构建市场采购、综合保税、国际陆港、国际机场、围头港等开放平台,形成海陆空港立体格局,对外贸易规模常年位列福建省县级市首位。

两岸同胞共同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

摘录:第十四届海峡论坛、第十届海峡青年节、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纪念活动、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等成功举办

解读:去年6月,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大会在郑成功故里泉州南安举行,在台湾嘉义设立分会场,多位岛内台胞通过视频方式致辞,部分在大陆台胞到主会场参加。两岸同胞一起追溯郑成功收复台湾始末,共同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彰显郑成功精神的时代意义。

铁观音制作技艺等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摘录:6项茶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解读:去年1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宣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包括了铁观音制作技艺等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包括采摘、初制、精制三个部分,是安溪茶农长期生产经验和劳动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过去五年回顾

泉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名单

摘录:厦门、福州、泉州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解读:去年,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中,泉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近年来,泉州推动现代物流降本增效加快发展,先后获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快递示范城市等国家级试点和称号等。

2020年成为万亿级GDP城市

摘录:福州、泉州双双跨入万亿级城市行列

解读:在五年连续跨过4个千亿大关后,2020年,泉州实现GDP10158.66亿元,迈入万亿级GDP城市行列,当年GDP总量占全国比重达1.0%。近年来,泉州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形成了九大实体经济的千亿产业集群。

向金门累计供水2468万吨

摘录:金门供水工程让“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的愿景成为现实

解读:2018年8月,泉州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截至去年12月31日,累计供水2468万吨,累计供水1610天。该工程成为推进“金马四通”的工作样板,为实现两岸“应通尽通”目标树立典范。

打造“宋元中国·海丝泉州”世遗品牌

摘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解读:2021年,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以来,泉州提出打造世遗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成立文物保护中心;聚焦“宋元中国·海丝泉州”世遗品牌定位,加快古街巷改造和文旅业态升级,策划生成府文庙片区宋元古城等六大片区拳头文旅项目。

遥感卫星全流程监测铁观音生长

摘录:……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解读:去年,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安溪先后发射“安溪铁观音一号”“安溪铁观音二号”两颗遥感卫星,对铁观音茶叶生长开展全流程监测。

(下转A03版)

   01版:封面
   02版:特别报道
   03版:特别报道
   04版:特别报道
   05版:专 题
   06版:特别报道
   07版:特别报道
   08版:特别报道
   09版:财经深度
   10版:财经深度
   11版:泉州产经
   12版:商 会
   17版:城事记
   18版:城事记
   19版:影像簿
   20版:广 告
传承弘扬“晋江经验”
支持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