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聚焦泉州市两会●建言献策 |
奋进泉州新征程 传递泉商好声音 |
泉州市两会期间,泉商代表委员们立足加快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等积极建言献策 |
| ||
| ||
| ||
| ||
| ||
| ||
| ||
| ||
|
泉州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分别于9日和8日胜利闭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勇当全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加快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实践。泉州市两会期间,泉商代表委员们立足加快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等纷纷建言献策,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实践发出泉商好声音。
海丝名城
助力“21世纪海丝名城”建设
一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一体推动,坚持抓项目、抓业态、抓融合,补短板、补链条,全力做强做优文旅经济,助力“21世纪海丝名城”建设。面向新阶段,泉州如何进一步打造世遗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擦亮“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深度融合文旅经济?
“泉州拥有民营经济发达、世界遗产城市历史文化厚重、在外泉商和侨港澳台资源丰富‘三大比较优势’,对外旅游形象必须要有更高的站位和更广的视野,”泉州市政协常委、连捷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许清水建议,把泉州打造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让泉州进一步走向世界,也让世界更加了解泉州。包括:对标国际水平,升级城市旅游设施配套,提高游客的体验度,加快建设高效的国际通道,建立国际标准的服务团队,提升旅游接待的服务品质。做好适合国际游客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针对泉州旅游资源特色和优势,开发在地文化旅游体验式路线,提升旅游产品的国际吸引力。
泉州市政协委员、宁波泉州商会会长蔡炳阳建议,打破“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局面,需要政府和民间不断加大推介力度。建议通过政府及民间举办各种活动,以及利用泉州异地商会人脉优势、企业优势,积极向外推荐泉州风土人情和旅游观光景点,形成泉州人介绍泉州景点的风气,让更多国人认识泉州,营造想来泉州旅游的良好氛围。
泉州市政协港澳委员黄锕梅认为,“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对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提升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和家乡归属感有重要意义。”她建议,加快海外引“智”脚步,共同保护文化遗产,探索设立专项保护利用基金,组建专家顾问库,支持华侨华人参与泉州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挖掘文化特色,丰富涉侨文物保护利用手段,强化涉侨文物保护利用管理,提升涉侨博物馆建设,建强文化交流平台。以世遗泉州为窗口,增强新生代中华文化认同感,抓紧恢复线下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寻根谒祖活动,以“世遗泉州”为主题,创新传播形式,吸引更多青少年参加。
智造强市
全面打响“国潮泉州”品牌
伴随“智造强市”建设热潮涌动,得益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泉州国潮品牌能够更加深刻地洞察消费新需求、新场景,推动泉州制造不断向泉州智造转变,在新消费时代实现弯道超车。新的一年,在“智造强市”建设大背景下,应该抓住哪些环节推动“国潮泉州”品牌打造?
泉州市政协港澳委员、中国利郎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王聪星认为,泉州是我国民营经济比较活跃和密集的地区之一,但是相较于先进发达地区,泉州大多数企业目前在整体规模尤其是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的融合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他建议,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激发企业内部革新动力,融合数字化、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及园区标准化建设,两手抓好软件和硬件,助力整体转型升级。加快培育链主型龙头企业,聚焦强链补链延链,打造“一园一品”、特色鲜明的园中园。借力泉州民营经济研究院,深入分析纺织鞋服、电子信息等龙头企业经验价值,推动与上下游企业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探索更多“泉州经验”。
泉州市政协委员、福建省万维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朝晖建议通过打造泉州制造业“统一大IP”的方式来增加区域辨识度。他表示,建议挖掘和打造制造业城市“泉州”的统一大IP。同时,建议策划形成符合泉州各地发展需要与经济特色相匹配的特色区域IP。从世遗泉州的文化沉淀中寻求契合度高的IP作为代言,运用元宇宙、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进行产业设计开发,把泉州独有的形象注入超级IP中,形成丰富的IP衍生产业带动城市和地区的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塑造城市影响力。
在泉州市人大特邀嘉宾、顺美集团公司总经理郑鹏飞看来,泉州智能制造正在不断推进,“智造”要更好地服务产品的品牌打造,不断深挖“智造”对于产品个性化需求的打造,创新驱动,生产出更多更具产品附加值的好产品。此外,在“国潮泉州”的打造中,要特别注意知识产权、专利的保护和应用。作为企业来讲,更应该注重产品IP的保护以及应用的合规性,才不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品质泉州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为民建城,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新的一年,泉州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推动优质配套落地?多位泉商代表、委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泉州市人大代表、福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志华表示,“作为环泉州湾的核心区域,中央商务区建设对泉州未来城市能级提升、政务商务升级,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随着中央商务区软硬件配套的完善、更多企业包括上下游企业入驻,人气聚集,中央商务区的繁荣指日可待。”他进一步建议,为促进中央商务区的繁荣,泉州市委、市政府已出台很多相关政策。目前,中央商务区最需要的是“烟火气”配套,比如教育配套、医疗配套以及成规模的商业综合体等。有了“烟火气”的配套,才能让入驻企业员工和片区群众生活更便捷,形成正向循环,带动区域繁荣。
“繁荣中央商务区,关键是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切实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切实为中央商务区以及泉州发展贡献才智,并聚集起区域发展的‘烟火气’。”泉州市政协委员、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泉州中心支公司党委书记许丽英建议,政府需要做好筑巢引凤的工作,以人才成长发展为核心,为人才提供全周期的服务保障,满足人才成长全方位需求,包括搭建优质的联谊交友平台,配套良好的教育资源,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保障,把各项服务保障措施做细做到位,为各类人才提供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让人才能够把心沉下来、稳下来,在泉州成家立业、安居乐业。
泉州市政协特邀嘉宾、中国阿联酋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蔡尚碟则建议,泉州在推进城市建设中可借鉴阿联酋、卡塔尔等中东国家“智慧城市”的经验。他建议,一要整体规划定位,向数字化智慧城市升级,泉州可聘请国内知名高校、公司和有关学者,编制“智慧型”城市发展规划。二是挖掘利用优势资源,加大旅游发展力度,举办知名度高的体育赛事、展会等,扩大城市影响力。三是文化铸魂城建,打造泉州独特城市形象,立足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城市建设、景观设计中有机融入闽南建筑美学、海丝文化、知名品牌元素等,打造城市“云游览、云视听”等平台,同时广泛发动海内外乡贤力量,共同把泉州建设成现代化城市。(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