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6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18版:城事记
奋进2023●开启世遗新征程
再启世遗保护利用新征程
2023年,泉州将积极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厚重优势,通过施行全国首部聚焦文化旅游发展地方性法规等方式,开启世遗保护利用新征程
坐落在老城区中心的清净寺(王柏峰 摄)
在世遗点老君岩开展研学活动(王柏峰 摄)
元旦假期里,市民做好个人防护有序出行。(陈小阳 摄)
在西街游客服务中心感知缤纷古城(王柏峰 摄)
洛阳桥(王柏峰 摄)

泉州作为世界遗产城市、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具有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厚重的优势。今年元旦,全国首部聚焦文化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泉州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吹响了“塑强‘世遗’品牌 建设文旅强市”的号角。在近期召开的泉州市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也立足世遗保护、文旅产业等角度,为泉州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厚重优势建言献策,共同绘就发展新蓝图。

世遗“年味”魅力初显

半月前的元旦假期,烟火气重回古城,成为泉州文旅市场加快复苏的亮眼缩影,也反映出泉州这座世遗之城的独特魅力。

元旦假期期间,泉州持续聚焦“宋元中国·海丝泉州”世遗品牌定位,强化产品及线路打造,特别是古城推出了建筑、世遗、夜游、戏曲、文创等6条主题线路和迎新春古城街头艺术快闪活动等,“宋元中国·海丝泉州”世遗文旅品牌持续打响,古城文化体验度不断上升。泉州古城中山路举办“百年中山路城市嘉年华”,其中“南北一条街快闪集市”和“百年中山路时代影像展”引来众多市民游客漫游古城,领略世遗泉州文化魅力。

此外,各地博物馆也纷纷推出展览,受到市民游客的广泛欢迎。其中,泉州市博物馆举办了中国年华展及体验活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举办了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成果展示体验,博物馆戏妙夜《重返光明之城》视频创意上映还刷新中国博物馆行业头条……全市博物馆、图书馆、非遗展馆、剧院等为代表的文化场馆成为市民游客文化过节好去处。

随着兔年春节的临近,泉州这座世遗之城的“年味”也逐渐浓郁起来,泉州古城街头年味渐浓,中山路、打锡街、涂门街等挂起了喜庆的红灯笼,营造了温馨、祥和的节日氛围。其中,位于泉港区山腰街道的花卉生产基地里,100多亩近40个品种,40多万株盛开的蝴蝶兰、红掌、兰花等各色鲜花汇成花海,赏心悦目。以“众神之城”为主题的泉州宝藏新年艺术展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举行,各地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的180余件作品,集中呈现了宋元以来在刺桐城(泉州别称)落地开花的人文信仰,该展览将持续至2月7日,为市民游客奉上一场文化盛宴。最近一段时间,泉州各地纷纷开展各类文旅活动,让浓浓的“年味”洋溢在泉州这座古城中。

助力打造世遗文旅品牌

文旅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泉州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准确把握文旅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在第一章明确,“文化旅游发展应当彰显泉州多元文化内涵,发挥世界遗产城市、东亚文化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城市品牌效应”。

紧密结合泉州实际,《条例》明确,要加强整体统筹规划,突出跨界、多元、融合,根据泉州的资源优势和短板,明确提出发展遗产旅游、非遗旅游、滨海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凸显泉州文化旅游地方特色,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优化服务配套,满足“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同时,立足泉州古城列入13项“福建文化标识”之一,强调加强泉州古城文化标识宣传推广,塑造“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文旅品牌,提高泉州古城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据悉,下阶段,泉州市将制定出台《促进文旅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系统出台扶持数字文创、文物活化利用、促进民宿发展等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同时,推动国企做大文旅产业发展基金规模,实施文旅经济人才培养计划,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促进一批优势资源转化,补齐一批软硬设施短板。此外,全市联动推广“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文旅品牌,不断提升城市辨识度和影响力。

“《条例》提出培育‘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文化旅游品牌,构建多元参与的文旅联合推广机制,有助于我们统筹安排文旅营销推广,讲好泉州故事。”泉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围绕“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文化旅游品牌IP,构建多元参与的文化旅游联合推广机制,策划整体营销计划,实施“四季泉州”文旅节庆营销、“爱上泉州”口碑营销传播、“宋元泉席”泉州美食推广、“世遗泉州”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等四项工程。同时,加强与主流OTA在线旅行商合作,开展专题策划,挖掘内容热点,打造网络“爆款”。

各界献策世遗保护利用

2023年1月9日下午,泉州市两会胜利闭幕。市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聚焦世遗保护、文旅发展等维度,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世遗保护利用的方向。

在泉州市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石材业商会会长刘良看来,“由穷游网发布的2022最佳文旅融合之城名单里,泉州榜上有名。可见泉州是一座文化旅游资源十分特殊的城市。”对世遗城市如何发展的问题,刘良认为,一座旅游城市的群众基础、百姓氛围十分重要。“如北京、西安等地的许多百姓遇到外来游客,介绍起自己生活的城市头头是道。”把这种氛围具象化,就是民间有没有人会穿戴汉服、推行宋元生活习俗等,“就像乌镇式的宣传,让千年古风也能吹进现代人的生活中”。

泉州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泉州市委员会副主委黄华春表示,“世界遗产城市是一张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名片,泉州作为知名侨乡,有着其他世遗城市所不具备的比较优势。”黄华春说,如何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今后几年需要努力的方向。他建议,做活“侨文化”品牌,打造“最美侨村”,让世遗城市之光更璀璨夺目。如发掘侨村非物质文化,让文化“活”起来。利用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契机,建设重点侨村3D全景影像综合数据库,留住乡愁记忆。抓住世遗时代的发展契机,利用外宣媒体、海外华文媒体和各种新媒体开展宣传,分期分批刊载介绍重要华侨文化资源项目,讲好泉州“侨文化”故事,推动侨村“走出去”。

农工党泉州市委员会建议,从泉州优秀的“非遗”资源出发,创新非遗的展陈形式。例如,在泉州传统戏曲展演方面,可以刺桐“东方第一大港”为蓝本,融合现代舞台声光电科技,创作出短小精悍又有趣的戏剧作品,加强舞台与观众间的互动体验,让观众更有参与感。并依托泉州市非遗博物馆,在周末及节假日常态化开展非遗展演、体验、研学活动。与各级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合作,研发文创类商品,打造文创产品线上线下售卖专区,主打特色、精品文创产品,避免商品同质化。

此外,文旅专家、从业者也分享了如何用好泉州的世遗文化优势。“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民营经济发达,在外泉商和侨港澳台资源丰富,建议通过举办国际性文化活动,吸引更多在外泉商回乡投资,把世界遗产城市历史文化厚重的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带动泉州经济发展。”泉州资深文化人陈日升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守望泉州文化,他认为,文化是泉州的一把“宝剑”,可以利用活的、优秀的非遗文化,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来到泉州、了解泉州、爱上泉州。

“我在泉州做文创十年了,我认为泉州最打动人的是古城的烟火气,是本土居民生活的状态,这种状态也称为‘慢生活’‘原生态’。”文创从业者青羊创作了很多泉州历史文化风物的明信片、插画、手绘地图等。“泉州历史文化厚重,这种厚重与古城的烟火气被整体活态地保护了下来,这是最宝贵的,也是闽南人精神面貌的呈现,应该得到更多的宣传。”青羊说,泉州成为世遗之城后,相信未来有更多人来到泉州,希望有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关注泉州,期待泉州文创发展越来越好。(商宗)

   01版:封面
   02版:特别报道
   03版:特别报道
   04版:特别报道
   05版:专 题
   06版:特别报道
   07版:特别报道
   08版:特别报道
   09版:财经深度
   10版:财经深度
   11版:泉州产经
   12版:商 会
   17版:城事记
   18版:城事记
   19版:影像簿
   20版:广 告
再启世遗保护利用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