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杨翚
11月1日,民营经济大市泉州迎来了首个民营企业家日,以城市名义致敬企业家群体。城市厚植沃土,企业蓬勃向上。泉州天天都是“企业家日”!——市委书记张毅恭的话掷地有声,满含对企业家的厚爱与敬意。当日,泉州市召开“泉州企业家日”座谈会,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与民营企业家代表面对面交流,倾听意见建议,共商高质量发展良策。
以城市名义致敬企业家
泉州郑重其事,以人大重大事项决定的形式确立“企业家日”,走足“动议—酝酿—确立”的程序,还凸显庄重。今年4月24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设立“泉州企业家日”的议案》。会议决定,自2023年起,将每年11月1日设立为“泉州企业家日”。11月1日这个时间十分讲究,五年前的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
以城市的名义致敬企业家,有着什么特殊用意?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陈云毅表示,以一座城市的名义为企业家设立节日,致敬为泉州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家群体,充分体现了泉州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企业家的尊重、爱护和支持,将进一步凝聚尊商、重商、亲商、护商的社会认同,营造尊重、支持民营企业家成长的社会氛围,激励更多社会主体投入创新创业。其次,企业家们有了自己的法定节日,心中将更添一份使命和担当,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奋斗激情,坚守实体经济,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三,通过“泉州企业家日”节日载体,将推动泉州各级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释放改革发展活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敢于为企业发展站台、为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说话,全力服务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打造民营经济发展乐园。
可以看出,潜藏其中的信号在于,以最大诚意重商爱商扶商,进一步增加企业家群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坚定企业家发展信心、释放企业家创新创造活力,激励他们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实现城市与企业家的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对于泉州这样最早经历改革开放带来市场化浪潮的城市而言,企业之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体会更为深切;激发弘扬企业家精神,也自然有着更为紧迫的内在需求。
在泉州,民营经济的作用可以达到“88999”——贡献了80%以上税收、8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90%以上研发创新、9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企业数量。民营经济于泉州,可谓举足轻重。
2022年,泉州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大关,占GDP比重高达83%。论民营经济规模,泉州排得上全国前列;论民营经济占比,泉州更是远高于60%的全国均值,在万亿城市中居首。这些数据,也意味着泉州城市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整体实力与发展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的催化剂
通过设立“企业家日”,除了表明重视尊重企业家群体的态度外,泉州正在探索从多个维度赋能企业发展。
第一个维度,是将“企业家日”作为政企交流沟通的固定渠道和常态化机制,通过座谈等活动,实现党政主要领导与企业家代表面对面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共商地方未来发展。
在“企业家日”活动上,泉州高规格举办座谈会,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会议与企业家代表面对面交流,赖世贤、蔡金垵、林孝发、王文礼、吴荣照、许志华、魏腾雄、蔡劲军、刘良、杜大伟、吕锜等企业家代表分别从服务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技术研发、坚守实业、数字赋能等方面发言,提出建议。
第二个维度,是在“企业家日”集中开展评优奖励,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今年“泉州企业家日”表彰一批优秀企业,首次评选公布泉州民营企业100强。
今年3月底,市招商办、工商联牵头,联合各县(市、区)、相关单位首次开展泉州民营企业100强评选活动,通过“头雁效应”营造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本次评选参照国家、省上做法,以企业申报的2022年度营收数据为主要排名依据,综合考虑企业对泉州本地的经济贡献,得出最终排名结果。入选的百强民企,有63家为制造业企业,突显了泉州的实体经济优势。
泉州百强民企不仅有荣誉感,更有获得感。据市招商服务中心副主任黄擎介绍,泉州专门制定出台了《“2023泉州民营企业100强”奖励办法》,从资金、教育、医疗、人才以及优先入住泉州中央活力区等10个方面培优扶强入选企业。同时,还建立了市领导挂钩联系“2023泉州民营企业100强”工作制度,定期深入企业,帮助协调生产经营、增资扩产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贴心的服务。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陈晖表示,泉州企业家是泉州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爱拼敢赢”城市精神的重要诠释者,奋战在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与其他各条战线的拼搏者一起,为泉州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开展表彰活动,希望民营经济人士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坚守实业,深耕主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个维度,是在“企业家日”期间密集开展惠企政策宣传推介,推动政策利好直达企业。
在“泉州企业家日”座谈会上,印着一系列政策的文件汇编书被送到了每位与会企业家的手中,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泉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N”政策体系。
“1+N”政策体系的“1”,是指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的意见》。《意见》主要围绕“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发展动力、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方式、优化民营企业获取资源要素政策”等五个方面,提出25项任务举措,以2027年为目标节点,力争实现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25家,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0家等一系列目标。“1+N”政策体系的“N”,是指围绕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突出“强创新、强产业链、强公平环境、强政策服务、强要素保障”等五个方面,配套出台一系列政策。
这些措施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背后所指的都是营商环境的建设。
城市造就企业家,企业成就一座城。名城与名企共同成长,什么样的城市成就什么样的企业。一座城市,形成发自内心尊重企业家、呵护企业家、全市上下干部群众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氛围,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当下,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各地都在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而其中的关键在于营商环境的角力。设立“企业家日”,恰是一剂优化营商环境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