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东南早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11月04日

解锁泉州新魅力

游客打卡百年中山路

改造后的古城会客厅花巷89号,成为花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位于中山路由陈光纯故居改造而成的泉州侨批馆,也成了网红打卡地。

蝶变新生的花巷工艺美术社,成了近期泉州古城最火的新地标打卡点。

小山丛竹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栾树开花

泉州是一座将宋风古韵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的城市,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城市的活力和魅力。无论是探寻历史文化的游客,还是追求现代时尚的年轻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收获。叫上你的玩乐搭子,一起解锁泉州新魅力吧!

□融媒体记者 张素萍 王柏峰 文/图

工艺遗存华丽变身

打卡点:泉州市工艺美术合作社

日前,在鲤城区花巷许厝埕13号,一个充满年代感的新地标——泉州市工艺美术合作社正式亮相。这里修旧如旧的苏式特色建筑,印记着泉州城市工艺发展历史的一墙、一砖、一瓦,以特有的厚重怀古风格,成为古城的新名片。

许厝埕13号的工艺美术厂旧大院,藏着许多老一辈泉州人的美好回忆。为进一步提升泉州古城业态,盘活工艺美术厂旧大院空间,泉州古城公司遵循“原真性修缮”的原则,对泉州工艺美术厂进行提升修缮并运营,打造成泉州市工艺美术合作社。

漫步于此,就像走在一条时光走廊中,不同年代的泉州人,心中都有所触动。最重要的是,园区一层还有大师及工艺美术传承人的工作室,泉州花灯、金苍绣、木雕、木偶制作、竹藤编等一应俱全。工艺美术大师们还会现场制作、展示工艺品。

回望半部南洋史

打卡点:泉州打锡街17号

“灯火下楼台,一脚踏入民国。”穿越百年,泉州打锡街17号、百年中山路的街角,最近新增一处打卡点——“南麒楼·1924”。

近日,记者来到打锡街17号,一踏入建筑,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民国风情。独栋的南洋风格老建筑,以文化做背景,店内装裱了大量侨批和侨刊侨报等老物件以及地上的南洋花砖,各处细节都打磨得恰到好处。南洋侨乡文化墙、泉州各县市命名的包间,将闽南风情与南洋建筑特色巧妙融合,临街的露台更是俯瞰泉州古城的绝佳视角。

“一条中山路,千年泉州史。”泉州人对于中山路的美誉,从来不吝啬赞词。而这个隐于中山路骑楼建筑群的打卡点,以“麒”通“骑”,“麒”寓意志存高远的君子,又有位于方位中间之意,静默地在古城中心回望、致敬半部南洋史。这里也俨然成为又一个展示泉州与南洋文化交融的窗口。

做客古城会客厅

打卡点:花巷89号古城会客厅

悠久历史的积淀,千年诗意的浸润,赋予了泉州丰厚的文化韵味。花巷89号,就是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上建成的传统风貌建筑。

泉州市古城保护发展指挥部在开展古城街巷提升过程中,对花巷89号等一批古城风貌建筑空间进行修缮提升,将花巷89号打造为“古城文化会客厅”,引导古城业态更新,充分展示泉州历史文化底蕴。

在中西合璧的古建筑里,脚下是闽南红砖,眼前是南洋风宝瓶栏杆,一批批游客沉浸式感受一场场历史与当代对话的展览,从“细枝末节处”,领略泉州这座“活的古城”的文化味、艺术范。记者获悉,未来,花巷89号还将通过整体运营提升,陆续推出一些小型沙龙活动、户外展等。

事实上,这样的打卡点,古城6.4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很多。比如,中山中路345号陈光纯故居改造而成的泉州侨批馆,花巷口中山中路217号的正骨文化馆,还有不远处的中山中路175号,是国际著名艺术家蔡国强走上艺术之路起点的“175艺术空间”……它们正吸引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慕名而来。

邂逅秋日的栾树

打卡点:小山丛竹历史文化主题公园、芳草园、大坪山郑成功公园

秋风起,秋意浓。位于小山丛竹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栾树,是泉州古城最近的热门打卡点。

《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在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栾树被描述为:“大树下,破碎的阳光星星点点,风把遍地的小灯笼吹得滚动,仿佛暗哑地响着无数小铃铛。”

栾树的花语是“奇妙、震撼、绚烂的一生”,春季观叶、夏季观花,秋冬观果,一年能占十月春,观赏期很长。栾树在泉州似乎并不罕见,北滨江公园笋浯园、西湖公园、芳草园、大坪山郑成功公园都有栾树的身影。它们的存在,调和了钢筋水泥的沉闷,为这座文化之都增添了几分绚烂的色彩,人们被其所吸引,纷纷聚在树下拍照打卡。

--> 2024-11-04 4 4 泉州商报 content_107477.html 1 解锁泉州新魅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