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起,吴志诚开始接触文物执法工作。2016年起,他和同事们开始负责22个遗产点日常巡查,以及全市近4000处不可移动文物的督查抽查工作。如今,他已成为泉州市文物保护专家库成员,也是专家库中唯一的文物执法专家。“我们的巡查工作,简单来说就是给文物保护‘挑刺’。”吴志诚说。
从2016年3月到今年7月底泉州申遗成功,77个月时间里,光是针对遗产点的巡查,吴志诚和队员们就出动了616次、共计2464人次,化解1000余个大大小小的问题隐患。
文物安全无小事。日常工作中,执法人员常与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文物联合督查,综合施策,共同促进文物保护管理水平提升。为推动文物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我市建立文物与司法监察联动监管机制,市文旅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签订文化遗产保护联合行动备忘录,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海丝史迹巡回法庭,市人民检察院将遗产保护纳入公益诉讼范围。
如今,包括22处遗产点在内的各级文化遗产,被细密的“安全网”保护着。吴志诚说,现在的巡查,更多的是一些细节问题,日常工作中,执法人员能马上解决的小问题,一经发现,会现场排除。“比如古建筑屋顶的杂草,看上去不起眼,但是任其生长,可能撑开瓦片,破坏建筑。我们的工作会细化到除草、拔钉子这样的小事。”
按照“申遗惠民”理念,泉州持续开展遗产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既优化遗产保存环境,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圣墓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之后,吴志诚参加了一次遗产点利益相关人座谈会,受邀的当地群众高兴地说:“经过整治,大家的生活环境更美了。”提高群众获得感,反过来激发了他们参与保护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