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2月25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落户办证“零操心” 筑得“暖巢”引凤来
泉州市公安局“硬”举措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新生儿入户,“闽赣”实现跨省通办
服务前移 进企业宣传落户便利化新政
市公安局户政支队开展政策宣传活动

营商环境如何,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如何,企业和群众最有发言权。2021泉州经济年会,“2021泉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最具获得感’十大举措”榜单正式揭晓,泉州市公安局参评举措“落户办证‘零操心’ 营商环境‘有温度’”以举措创新性、实效性以及广泛影响力成功上榜。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更是深度参与营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力。一直以来,泉州市公安局认真贯彻落实泉州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强市”战略和“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的部署要求,立足民营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户籍制度改革、推进落户便利化等系列惠企便民的创新“硬”举措,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转化为满意清单,筑起吸引人才扎根、促进人口集聚的“暖巢”,有力服务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超越。

□ 本报记者 郭荣鑫 李艺深 通讯员 吴宝玲

落户“自由办” 人才扎根心更安

去年2月10日,泉州市公安局出台《关于全面推行落户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规定,为有需要办理居住证的群众提供“承诺办”服务,即拓展居住登记时间认定方式和渠道,缴纳医社保、就业登记、劳动合同、市场主体营业执照登记等时间超过半年的可申请居住证,无上述材料的也可根据个人承诺予以办理,进一步提升居住证申领便捷化水平。

“这项惠民措施真便民,第一时间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当月24日,河南籍的张先生兴高采烈地从鲤城公安分局鲤中派出所户籍民警手中接过了自己的居民居住证。这也是《通知》施行后,鲤城区发放的首张通过签署“承诺书”即可申领的居民居住证。

近年来,泉州不仅环境越来越好,落户的门槛也越来越低。这得益于泉州落户政策的不断优化。针对各类高层次人才、创业就业人员、在泉及有意来泉工作生活人员施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落户、“先落户后就业”政策,并将各类拟来泉创业就业人员的近亲属一并纳入可落户范围;不断优化完善居住证制度,推行居住证即申即办;出台《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若干措施》,为广大来泉和返乡创业就业人员积极解决培训补贴、随迁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

泉州市公安局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掷地有声,全面“松绑”落户门槛,促进落户“自由办”、权益均等共享,让全体市民和在泉流动人口都能共享改革“红利”。据悉,各项新政推行以来,全市累计迁入高层次人才20余人、专业人才118人、各类创业就业人员2100余人,人才优势正在源源不断地转化成高质量发展动力。

“套餐”式服务 让“群众少跑腿”

去年12月7日,户口在江西的叶先生来到南安市石井海防派出所,为出生刚满月的女儿办理入户申请,成为福建省首位享受到新生儿入户“闽赣跨省通办”便利的群众。

跨省通办的背后,是“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带来的便利。乘着大数据时代的东风,泉州市公安局创新便民“新套餐”,拓展服务新平台,大力推广“掌上办”“自助办”,积极落实“便捷办”“跨省办”,努力开展“提醒办”“上门办”,有效解决群众“来回跑”问题。

依托“福建治安便民”“闽政通”等平台,户口登记迁移、身份证办理等高频户籍服务事项实现材料网上传递、内部流转审核;“e政务”公安便民服务模块上线运行后,实现群众“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去年来,全市共受理审批“掌上办”业务近25300人次;推行出具户籍证明“全省通办”、省内夫妻投靠迁移“派出所直办”,开通全国户口迁移、开具户籍类证明“跨省通办”和“闽赣”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新生儿入户“跨省通办”,并简化办事流程。截至目前共办结“跨省办”业务2315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为身份证、居住证即将到期及将年满16周岁未办身份证的群众开通短信提醒服务。充分利用“离线采集”和“移动拍照”等技术,为用工企业和病残、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办证、送证到家等“点对点”服务,累计上门为企业员工办理居住证1500余张。一串串的数据中,是泉州市公安局对“智慧政务服务水平提升一小步,人民群众幸福感迈进一大步”的深刻践行。

除此之外,泉州市公安局还在窗口工作透明度、问题整治、常态督导方面狠下功夫,打好落实“组合拳”,实现服务零懈怠,在优化举措、建立机制中,督促基层整改问题239个,群众投诉举报件数近三年来平均逐年递减38%,服务质效得到全面提升。

警企民心连心 平安之城更宜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打造更加平安和谐的营商环境,泉州市公安局以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抓手,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市委“强基促稳”专项行动,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党政工程,充分发挥联防联治、智防智治、群防群治优势,以现代科技增强传统方式的威力,以群众工作弥补专门工作的不足,努力打造全区域感知、全要素赋能、全场景应用的平安之城、善治之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

坚持党政主导,推动联防联治,会同其他部门合力推进“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景区”创建,全市从无到有建成智慧安防小区1927个、智慧内保单位5552个,80%以上的智慧安防小区实现可防性案件“零发案”;坚持科技赋能,推动智防智治, 不断深化“智慧泉州”建设,自主研发“智能感知大数据平台”,在公安大数据整体框架下建设智慧社区、智慧巡防等实战应用模块,研发场景化预警模型,实现感知泛在、主动攻防;坚持专群结合,推动群防群治,做实社区民警不低于派出所总警力40%的红线要求,全面实现城区“1+2+N”、农村“一村一警务助理”,建强拥有1500余名民(辅)警的市、县两级巡特警队伍,布建27个街面警务站,组建拥有1.3万余名队员的县、镇、村三级专职巡防应急队伍;整合社会力量,延伸防控触角,因地制宜在工业区、商业区推行“十店十厂联防”,在城市(城镇)社区推行“警保联动”机制,在居民小区、老城古街组建“治安中心户长”“党员街巷长”,在海岸线建立渔民协会和船管员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发展群防群治力量近10万人,畅通了治安管控的“末稍神经”。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市公安局还注重安全文化培育,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通过志愿队伍建设,擦亮公共安全文化品牌,“厝仔大爷”“百灵鸟义警队”“月亮湾海上救援队”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平安志愿者队伍不断涌现。

据统计,连续十年来,全市刑事发案持续下降,总降幅高达62.32%;2019年以来全市三类可防性案件每年降幅超过10%,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评论·聚合
   05版:都市·养老
   06版:都市·民生
   07版:都市·民生
   08版:经济·产业
   09版:经济·资讯
   10版:经济·财富
   11版:地方新闻/房产
   12版:地方新闻
   13版:教育
   14版:校园风
   15版:看天下
   16版:综合新闻
   17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18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19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20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21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22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23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24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25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26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27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28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29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30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31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32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33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34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35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36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37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38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39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40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42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43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44版:2021泉州经济年会特刊
泉州市公安局“硬”举措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洛江:创新举措为企解难 暖心服务护航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