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云青)近期,天气逐渐回暖,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市食安办提醒市民不要自行采摘、购买、食用野生蘑菇,以防中毒。
我国野生蘑菇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地点都可能采到蘑菇,目前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种,有毒蘑菇有400多种(其中含剧毒有致死危险的有40多种)。由于野生毒蘑菇毒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耐高温、耐干燥、耐酸碱,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其毒性,同时其毒性成分复杂,误食中毒后往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常见症状包括急性肝损害、急性肾衰竭、横纹肌溶解、胃肠炎等。
“误食野生毒蘑菇对人体危害极大,从外形上很难辨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市食安办提醒广大市民和食品经营者,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不可轻易相信。
市食安办相关人士表示,学校食堂、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农村自办宴席、建筑工地食堂等消费者集中区域,不得在食材中使用未经识别的野生蘑菇,同时应做到不采摘、不加工、不经营使用野生蘑菇,以防群体性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生。
万一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该怎样自我急救?据专家介绍,中毒者可先服用大量温盐水,一次5毫升至10毫升,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同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有食用野生蘑菇,接受生化指标等检查以及综合治疗,改善预后情况。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