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泉州银行始终坚守的重大政治原则和推进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作为地方法人银行,泉州银行主动提高站位、着眼大局,坚决扛起服务乡村振兴的地方金融主力军责任,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以党建政治优势助推实现银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泉州银行积极响应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在行党委的统一领导部署下,将党建工作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以构建“党建+”模式为重要抓手,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方式和渠道,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全行普惠金融服务队伍深耕社区、精准对准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打造出更加紧密的“党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模式。
至2021年末,泉州银行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较2018年末翻倍增长,三年复合增长率26%;普惠涉农贷款户数增长超3倍,复合增长率超60%;户均贷款下沉至20万元以内,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得到明显提高。
坚持党建引领 高位部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泉州银行将普惠金融战略摆在转型重要位置狠抓不懈,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金融服务的契合点,服务触角向农村、社区延伸。从总行党委层面统一部署战略打法,推出“五步十六式”的社区(村居)工作法,将农村、社区进行科学规划、营销拓展,并与当地村两委、村民密切联系、党建结对共建,促进信息、信用和信贷联动,推动整村授信工作向纵深发展。至2021年末,该行累计与133个村(社区、行业)签订整村(群)授信协议,授信金额超75亿元;在宁德、龙岩两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探索设立“海上普惠金融工作站”与“乡村金融服务站”,为乡村、实体精准注入金融“活水”,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农民就业与经济发展。
派驻红色信贷员
为乡村金融服务输送“新鲜血液”
为确保对乡村金融需求的敏捷反应,激发经营活力,泉州银行在每一网格片区,优先选派党员、共青团员等政治过硬、业务全面的优秀青年骨干担任驻村(社区、片区)“红色信贷员”,深入乡村,逐户开展农户信息建档、金融知识普及、支农政策讲解等重点工作,切实提升农村金融的便利度和可得性。至2021年末,该行共派驻279名党性高、业务强的“红色信贷员”。
结合“三农”客群实际
制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深化“蓝绿红”(指渔业、农业、民生消费领域)小微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普惠涉农服务特色品牌。灵活运用“泉行惠贷”产品系列和“贷生意”信用类贷款等,将小额弱担保或信用类贷款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抓手,并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孵化特色产品。如,针对沿海蓝色海洋经济带,积极与当地海洋渔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渔民养殖户聚集镇(村)开展互动共建,创设“惠渔贷”产品体系,推出“渔贷通”“黄鱼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滋养沿海新农村建设,带动渔民养殖户增收致富。
运用金融科技手段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效
践行“金融为民”初心,围绕提质增效目标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成立移动金融工作站,建立“PAD移动金融工作站+信贷工厂服务平台”。信贷模式由传统的“重纸质材料、重人工作业、重资产抵押”向“无纸化、移动化、弱担保”转变。信贷人员实现全天候移动办公,客户申贷无需或少量提供纸质材料,田间地头即可完成贷款申请及审批,业务流程较传统模式最多节省83%的时间,切实为广大农民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
下一步,泉州银行将不断丰富“党建+”模式内涵,将自身发展与省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和市委“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等部署深度融合,积极寻找契合点与挖潜点,推动构建更加紧密、更高质量的“党建+”发展模式,全力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林艳腾 颜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