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版:环湾生活周刊·创意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3月4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指尖上的东方韵
金苍绣的色彩特征是闽南人审美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符合闽南人敢拼敢闯的进取精神
木偶服(战甲)
麒麟
燕尾脊
鞋包组合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在泉州,有一种和唐时“蹙金绣”工艺相仿的技艺流传至今,其刺绣成品多用庙堂,工艺独树一帜,风格庄严华丽,流行于闽台两地,深受人们喜爱,它就是金苍绣。泉州金苍绣与闽南地域文化、宗族文化等息息相关,其技艺传承是不断吸收与融合的过程,体现了闽南文化的精神气质。

□本报记者 曾广太 文/图

从时光深处绽放新光彩

日前,以“指尖经纬·锦绣溢彩”为主题的泉州金苍绣展览落下帷幕,近百件展品,有庙宇绣品、道场绣品、阵头绣品、戏服、喜庆绣幛等,展示荔枝跳、菠萝凸、三叠线、龙鳞迭甲等精湛针法。本次展览由泉州市艺术馆、泉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办,得到了泉州市收藏协会的大力支持,展出一批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绣品。

泉州别称刺桐城,宋元之际,刺桐港为世界贸易大港,刺桐绣举世闻名,出现专营的绣铺。到清末民初,泉州地区的绣铺更是多达十多家,刺绣工数百人,最多时三四千人,比较著名的如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开设的“得春堂”绣铺。

杜甫《丽人行》中的“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记载了唐代的蹙金绣。金苍绣是刺桐绣的一种特殊技艺,与唐时“蹙金绣”工艺相同,即在罗缎的底子上,用棉花之类的东西做填充物,用包着金箔的绣线绣出各种美妙的纹样。由于绣线包金箔其状如葱,民间叫金葱绣,泉州话“葱”“苍”同音,故雅化为金苍绣。

泉州宗教盛行、戏曲繁荣,与之相关的宗教绣品、戏服道具需求量大,金苍绣以其庄严华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庙宇道场,如佛服、阵头绣旗、凉伞、幢幡、龙蟒桌裙,以及戏服、喜庆绣幛等。

2009年,泉州金苍绣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福建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相关研究、保护工作开始加快,金苍绣从时光深处绽放新光彩。泉州非遗馆馆长丁聪辉表示,金苍绣主题展览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金苍绣,感受指尖上的非遗之美。

彰显闽南文化精神气质

展品中,运用于居室的金苍绣颇为抢眼,其刺绣底布多为正红色的绸缎面料,纹饰多为吉祥意味的花鸟禽兽、戏剧人物或佛道人物等,图纹重点突出、布局对称。这些居室饰物的用意为增加欢喜热闹的气氛或者壮观的场面,营造一派富丽堂皇、盛大隆重的气象,金苍绣的工艺特征正符合这种装饰要求。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泉州港是世界千年航海史上曾经独占四百年鳌头的世界第一大港,宋元时期给该地区带来了“市井十洲人”的经济文化繁荣景象,是中华文明对待外来文明“尊重、吸纳、包容、求同存异、和谐相处”的例证,闽南服饰文化的多元性正是闽南文化精神气质的体现。

泉州金苍绣的色彩特征是闽南人审美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绣品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室内空间的装饰上,色彩与闽南传统民居和谐相配,从侧面印证了其蕴含的闽南文化精神气质。闽南传统民居被称为“厝”,建筑着色配以五行而为五色,红为底色,黄、白、黑、青为点缀色,红砖墙红瓦片、朱红梁柱门窗,此种“红艳风格”成为传统闽南民居的风格。泉州金苍绣与建筑相似的色彩特质体现了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精神。闽南人绵延几代下南洋、商贸足迹遍布海外,喜欢红色与金色的炽烈,金色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符合了敢拼敢闯的进取精神与人们对创造财富的渴望。

泉州金苍绣省级非遗传承人陈克忍认为,泉州金苍绣与闽南地域文化、宗教文化、宗族文化等息息相关,其技艺传承是不断吸收与融合的过程,体现了闽南文化的精神品质,这一品质也是闽南文化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现场互动体验非遗技艺

金苍绣是一项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制作金苍绣,需要画稿,接着在原有的手绘图上压一层油纸,沿画稿上的线条刺出细密小孔。裁出来的缎布绷在木框上,将刺好孔的图纸蒙在缎布上面,用颜色粉浆搽过图纸,图案印在了缎布上,在描好图的缎布上,用金葱线勾绣,形成图案,需要凸绣处,用棉花堆缝图形,或菠萝凸,或龙鳞迭甲,最后上浆、组装。

在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林守明看来,金苍绣工艺的特点在于视觉主次意识强,虽然以平面表象为基础,却热衷于借用及强化传统刺绣的凹凸法,以形似为理念的规范操作来表现空间。通过形态的盘整、重叠、堆积,创造立体感和空间感,恰到好处地突出物象的透视主次关系和空间位置,并运用各种针法技巧,创造物象的远近高低,形成主次强弱的对比效果。

泉州金苍绣留下的文化遗产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其在闽台两地一直影响着当地的文化意识和艺术创作,作为一种文化传统长久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及内心思想,也是泉州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

展览期间,主办方特别邀请了陈克忍、陈美英、刘婉娥、林守明、黄明霞、林秀清、吴心治7位金苍绣项目的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让观众近距离体验金苍绣技艺和制作,如绣制团扇、手绢、小香包等。

“随着刺绣技艺所依附的生活方式‘行’与‘衣’发生了改变,泉州金苍绣和很多传统技艺一样面临式微之势,大多数人只能通过庙堂中的装饰帷幔窥其风貌。如今,通过现场展示互动,体验金苍绣技艺和制作,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金苍绣,感受非遗之美,让传统工艺重新焕发光彩,有助于非遗的传承。”市民黄先生说。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综 合
   05版:评论·聚合
   06版:都市·社区
   07版:都市·社区
   08版:都市·民生
   09版:经济·资讯
   10版:经济·资讯
   11版:经济·财富
   12版:经济·房产
   13版:地方新闻
   14版:校园风
   15版:综合新闻
   16版:看天下
   17版:环湾生活周刊
   18版:环湾生活周刊·调查
   19版:环湾生活周刊·温陵志
   20版:环湾生活周刊·茶道
   21版:环湾生活周刊·食疗
   22版:环湾生活周刊·创意
   23版:环湾生活周刊·品味
   24版:环湾生活周刊·寻找泉州世遗的中国之最
指尖上的东方韵
可发电的环保自行车
可显示测量数值的卷尺
五彩斑斓的海藻吊灯
看看古人都有哪些御寒“神器”
银杏树叶样式的便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