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在藏族文化艺术中具有很高代表性,它包含了浓厚的民族特色、鲜明的宗教色彩以及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唐卡艺术具有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多重价值与功能,深受广大唐卡爱好者的青睐。
□本报记者 曾广太 文/图
藏族人民的“百科全书”
在泉生活的青海画师多杰扎西介绍,藏族唐卡也叫“唐嘎”,系藏文音译,是用彩缎织物装裱成的卷轴画,容易携带。唐卡包罗万象,包括历史、医药、宗教、民间传说、天文地理等,所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也被称为藏族“百科全书”。
唐卡是藏民族的文化瑰宝,其色彩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色泽仍艳丽明亮,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唐卡起源历史悠久,从公元7世纪有藏文记载起,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从地域上形成了三大主流画派,即卫藏地区的勉唐画派,康巴地区的噶玛噶孜画派,安多地区的热贡画派。时至今日,它仍然焕发着灿烂的艺术光芒。
在外行看来画一幅唐卡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把颜料涂上去就可以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多杰扎西表示,画唐卡是一个洗涤心灵的过程,是为了心中的一方净土,更是为了一种信仰。他说,在画唐卡时,每尊佛用什么手势,持什么法器,都要烂熟于心。
百米唐卡长卷再现海丝盛景
多杰扎西的唐卡作品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泉州海丝唐卡百米长卷”。该画卷全长预计一百多米,包含“东方大港”“世界商埠”“多元文化”等10个主题,由14幅画共同组成。
纵观“世界商埠”主题画卷,只见港口里,万国商船云集,古刺桐港贸易景象一派繁盛;古城里,寺庙宫观矗立,宝物荟萃,市集熙攘,多元文化在此交融,“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城市风韵尽数显现。
透过画卷还能一窥泉州多个遗产点的风采。府文庙飞檐翘角,孩童们或许刚下了学堂,赶着去看热闹的拍胸舞;开元寺内,烟火缭绕,双塔高耸入云;清净寺门前,阿拉伯人引人注目;市舶司内,外国商客前来报关,贩夫走卒穿行其间;天后宫外,各国珍宝云集,各色“蕃人”忙着招揽生意;南外宗正司内,皇族群居于此,与平民为邻……百米长卷,正是古刺桐港临港经济繁盛的生动注解。
该画卷是由家住鲤城区西街甘棠巷的吴静华牵头策划而成,她从青海不远千里请来唐卡画师多杰扎西,并邀请文史专家、艺术团队担任“智囊团”参与创作。因为唐卡所用颜料是由矿物石研磨成粉调和制成,色彩比普通颜料更加鲜艳,历久弥新,因而作品整体色彩浓烈艳丽,十分壮观。
“仅‘世界商埠’这一画卷,就设计了十多个场景,足足画了1388个人物。”吴静华介绍,唐卡绘制是一个复杂精细的过程,“世界商埠”从开始创作到绘制完成,一共历时两年多,每个细微之处,都经过反复推敲,每个屋顶、瓷器、人物服饰的纹样,都要细细勾勒。为了深度创作,吴静华多次带着画师前往实地采风,并定期开展文化培训课程,让他们对泉州文化、建筑风格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多杰扎西从初来泉州,知之甚少,到多次担任讲解员为四方来宾介绍,在一次次的学习和创作中,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不断加深。“我来泉州三年多,这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一座十分宜居的城市。”多杰扎西说,因为深爱这座城市,他还号召更多家乡的朋友和学生来泉州,加入这个团队,共同参与创作“泉州海丝唐卡百米长卷”。如今,多杰扎西正在带领大家进行“东方大港”主题画卷的创作。在多杰扎西的画室可以看到,画布上蓝色的海洋占据了整幅画的一大部分,两百多艘来自世界各国的商船在海上停泊、远航。“我们参考了许多的历史资料,每艘船都是根据不同国家的特点绘制而成。”多杰扎西说,“东方大港”篇章场景将更宏大、人物更多,还将融入顺济桥、德济门等遗产点。
古老艺术进入文创领域
唐卡的绘制过程非常复杂。绷制画布,打磨,素描底稿,上色晕染,铺金和勾金线,开眼,装裱。一幅平常尺幅的唐卡,一位画师要花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颜料都是山上的矿物质,由画师自己研磨。金色颜料也都是纯金,技术都是手工的,典型的“慢工出细活”。没有诚心,没有智慧,根本掌握不了。
谈起唐卡的传承与发展,多杰扎西说:“在现代社会,唐卡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受到多重影响与冲击,唐卡艺术传承遭遇了巨大危机,如何保护和传承唐卡艺术是一项重要问题。”多杰扎西是唐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不希望看到唐卡走向没落,但现在好的画师越来越少,令人担忧其传承。
为了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唐卡绘画技艺,多杰扎西开始注重培养唐卡艺术人才,以慈善为己任,对孤儿、留守儿童等长期免费授课,已先后为38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免费提供食宿和培训,使他们有了一技之长,为他们找到了一条自食其力的道路。在泉州,多杰扎西投入时间和精力,开发文创产品,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中,让更多的人易于了解和接受,从而进一步宣传城市形象。
已获得“民间工艺美术师”“唐卡优秀画师”“国际OPC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的多杰扎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他认为,“真正学习唐卡,要长期学,要善于用唐卡的艺术语言和手法表现新的作品,让唐卡这一古老的艺术表达手法融入新的艺术理念和生命力,古韵流淌在新的艺术长河中,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