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版:环湾生活周刊·品味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3月4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从世遗泉州看千年人文精神

2021年7月25日是一个值得所有泉州人铭记的日子,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一名从小在古城长大的泉州人,我倍感自豪。

同时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在中国漫长海岸线上,沿海港口城市众多,为何是泉州成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这个思考有一天突然有了方向,这个方向来自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姜波教授。姜波教授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曾经提出泉州要好好挖掘和讲好蕴含在泉州世遗当中的“刺桐和平精神”。

姜波老师的话启发了我的一个思考,22个有形的遗产点需要保护,其中蕴含无形的人文精神也值得我们去挖掘、传承、坚守!这个无形的人文精神其实就是我所要追寻的答案所在。这个人文精神也就是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成功秘诀。那么这个人文精神又是什么呢?

“站是东西塔,躺是洛阳桥,坐是老君岩,行是少林风”,这四句话老泉州人都很熟悉。在我看来,这四句话充分体现了泉州传承千年的人文精神——正直刚毅、坚韧不拔、淡定包容、爱拼敢赢。

“站是东西塔”,东西塔顶天立地,堂堂正正,让我们看到一个“正”字。“站是东西塔”既体现了泉州人崇尚正气的价值观,又代表了泉州人正直刚毅的人文性格。

泉州人崇尚正气处处可见,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作品合集《正气堂集》、通淮关岳庙《正气》匾额、泉郡富美宫“陈善弹非扬正气”楹联也都是这种理念的生动写照。正,才能成为方向!同样作为遗产点的六胜塔和万寿塔不仅仅是一座塔,更是指引正确方向的航标。

“躺是洛阳桥”,千年洛阳桥经历地震、台风、海潮、战乱等诸多考验,依然静卧江河,让我们看到一个“韧”字。“躺是洛阳桥”形容泉州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信念。

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前后历时十多年,经过两代人的坚韧接力终于建成,而在安平桥建成后的数百年间, 虽然历经战乱, 屡遭损坏,但每一次, 老百姓都积极出钱出力,把它修复如初。精神代代长传,正如电影《金刚川》中美军飞机永远炸不断的桥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坚韧的脊梁。

“坐是老君岩”,老君岩淡泊、恬静、内涵深邃、虚怀若谷,让我们看到一个“容”字。“坐是老君岩”体现了泉州人输赢笑笑、有容乃大的格局、胸襟和气度。

儒家府文庙泮宫门楼上镶嵌的八尊基督教小天使,佛教开元寺保存的印度教石柱和大雄宝殿月台须弥座束腰部位狮身人面浮雕,以及历史上迎接五湖四海外国客商的石湖码头、江口码头,都让我们形象生动地感受到泉州文化中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行是少林风”,南少林武术拳法勇猛,讲究实战,让我们看到一个“拼”字。“行是少林风”体现了泉州人爱拼敢赢、说干就干的冲劲和闯劲。

“八山一水一分田,为了生计闯南洋。行船走马三分命,爱拼敢赢泉州郎”。为了生计,泉州的先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漂洋过海,如果没有拼搏的精神,是不敢闯南洋。

每当来到九日山,看到南宋时期泉州官方为了确保海外贸易顺利和百姓安居乐业而留下来的祈风石刻;每当读起“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都让我感慨万千,流走的是时光,不变的是永恒的人文精神。

让我们继续传承发扬泉州古人“正直刚毅、坚韧不拔、淡定包容、爱拼敢赢”的人文精神,共同思考今天的我们能为“世界的古城”泉州做点什么。

(吴湘霖 鲤城区社科联)

征稿启事

“我爱泉州世遗”征稿活动持续进行中,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各地旅行爱好者、外国友人等,提供与泉州世遗的相关故事、文字、图片等,共同展示泉州世遗与人之间温馨美好的故事。来稿字数在800字以内,图片需注明拍摄者和图片内容概要,本报将择优予以刊登,或深入采访后进行报道。

来稿请发送至邮箱:zkb@qzwb.com,或者拨打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96339提供线索。请注明“我爱泉州世遗”征稿活动,提供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刊发稿件和线索将寄付稿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综 合
   05版:评论·聚合
   06版:都市·社区
   07版:都市·社区
   08版:都市·民生
   09版:经济·资讯
   10版:经济·资讯
   11版:经济·财富
   12版:经济·房产
   13版:地方新闻
   14版:校园风
   15版:综合新闻
   16版:看天下
   17版:环湾生活周刊
   18版:环湾生活周刊·调查
   19版:环湾生活周刊·温陵志
   20版:环湾生活周刊·茶道
   21版:环湾生活周刊·食疗
   22版:环湾生活周刊·创意
   23版:环湾生活周刊·品味
   24版:环湾生活周刊·寻找泉州世遗的中国之最
仅一个主题足足画了1388个人物
从世遗泉州看千年人文精神
让非遗 “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