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入河入海排污口是流域、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节点。为加强和规范排污口监督管理,推动加快建设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泉州台商投资区全面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工程及水质提升整治工程,目前已进场施工66个项目,完工18个,累计完成投资额1545万元。
□本报记者 黄雅珊 通讯员 陈燚 文/图
清淤疏浚
渠道通了水质好了
近日,在洛阳镇的山美灌区惠东南灌片屿头支渠截污工程现场,记者看到,施工人员身着下水裤、戴着安全帽和口罩,拿着高压水枪,正在明渠打散积压多年、厚达60厘米的淤泥,之后另有其他工人配合着用抽淤棒收集并外运淤泥。
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陈旭介绍,该段990米长的渠道只有300多米是明渠,剩下的均为处在民房下的暗渠,中大型机械无法进场,只能通过人工清淤。
据悉,该工程除了对现状渠道进行清淤疏浚,还将新建截污挂管1600米以及新建检查井53座。“不少居民将污水直排渠道,此次清淤后,通过新建截污挂管收集居民污水,以保证渠道水质。”陈旭表示。
除了截污挂管治理,位于东园镇琅山村的小柘溪排污口整治工程因地制宜,通过铺设污水管道等方式整治河道,达到排污口整治效果。目前该路段已施工完毕,路面恢复通行。据了解,该项目新建了400米污水主管道、20座检查井,对现状排口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
此次整治工作,得到了附近村民的肯定。东园镇琅山村村民江婉新表示,由于污水直排渠道,之前在院子里乘凉时,不时闻到恶臭味,“现在清理了河道垃圾、杂草和淤泥,又安装了截污管道,渠里的水都能清澈见底了,空气也好了。”
因地制宜
多举措开展工作
据了解,截至目前,台商区已开展2批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工程及水质提升整治工程,计划完成污水混接改造23处,排查各级入河入海排口1811个,实施各类治理项目69个,投资3010万元。其间,台商区因地制宜,通过截污井建设、污水管道建设、河道清淤、鸡鸭养殖清退等多项举措开展工作。目前已进场项目66个,完工18个,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控制水源污染。
台商区农林水与生态环境局环保科工作人员陈燚介绍,根据《台商区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方案》,本次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工程及水质提升整治工程,前期已基本完成近岸海域规模以上工业入海排污口、县级及以上污水处理厂入海排污口整治,并巩固整治成效。2023年底前,将完成洛阳江(含黄塘溪)重点流域及近岸海域的排污口排查,完成80%溯源和35%整治任务;2024年底前,基本完成上述排污口溯源,完成70%整治任务;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国家及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