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罗剑生 通讯员朱丽琼 王臻 文/图)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保护传承,暑假期间,泉州台商投资区教育文体旅游局开设了各式各样的暑期公益培训活动,包含闽南童谣、少儿纸扎、南音、古筝、国画等内容,让学生们的暑期更加丰富多彩。
18日上午,闽南童谣、少儿纸扎公益艺术培训成果展在洛阳镇综合文化站举行。参加此次展演的30多名孩子均是洛阳镇暑期闽南童谣公益艺术培训课的学员,他们表演了《海丝·洛阳桥》《来泉州,吃趟趟》《惠安女·水茫茫》《党是日头阮是花》等14个节目。大家用饱含深情的朗诵和肢体语言为现场观众展示了一场精彩的童谣表演,把闽南童谣所蕴含的民俗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4岁的赵芯盈小朋友是年纪最小的一位,但她却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去年暑假她报名学习闽南童谣,当年参加台商区闽南童谣大赛,获得了三等奖。当她身着惠安女服饰,稚声稚气地表演闽南童谣《惠安女·水茫茫》时,获得了阵阵掌声。
表演的小朋友中,颉佳瑶同样很引人注目。她今年11岁,就读于前园植志小学,是一名来自甘肃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她说,妈妈很喜欢闽南文化,希望她能学会闽南话,于是今年暑假带着她前来报名,尽管她的闽南语说得并不流利,但她与其他5名小朋友一道,顺利将《当当当补雨伞》这个节目表演完成。
“报名参加闽南童谣学习的人数远远超过30人。”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歌诀”代表性传承人杨安东介绍,培训从7月10日开始,为期6周,分2个班,每周一、三、五上课,小朋友们的情绪很高,没有一人请假缺席。
除了闽南童谣,少儿纸扎公益培训课也深受喜爱。活动现场,展示台上摆放着一件件造型各异、精美生动的纸扎作品,这些都是小朋友亲手制作的。少儿纸扎公益培训课报名学员15人,课程为6周,共12节课。“培训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暑期生活,还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大家感受了中国非遗手工技艺的魅力,提高了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洛阳糊纸区级非遗传承人陈瑞芳说道。
据悉,台商区十分重视暑期公益培训活动的开展,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多方面,致力于增进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热爱,进一步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今年全区共开展13项课程20个班,学员总数410人,暑期课程共6周,每周3次课,学习人次达738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