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乃人生之大事,生活之要事。
厨房作为煮饭的重要阵地,在家用电器分类越来越细化的今天,被各种功能各异的电器充斥得满满当当,蒸蛋器、电饭煲、电炒锅、炖炉、微波炉……有时做一顿饭要动用“十八般厨艺”,忙得不亦乐乎!
相比之下,儿时农家的大铁锅则显得简单而朴实。当时乡村家庭有一方土灶、一个铁锅就足够了。有了它们,就有了一日三餐的饭菜飘香,有了人间烟火气。
大铁锅稳稳当当置身于土灶之上,凹着向下的肚皮圆滚滚,俨然一位能容世间万物的铁面黑将军。看!柴火燃起来了,红红的火舌舔着锅底,跃动着的火焰欢舞唱跳,冰冷的大锅里有了缕缕烟气袅袅升腾,祖母将油瓶高高擎起,香油在空中形成一条细长的弧线后入锅,铁锅顿时发出“嗞嗞嗞”的声响。接着葱花雀跃,祖母择机将菜倒入,又是“嗞嗞嗞”的声响,十足香气,飘荡空中。火与食物在铁锅里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创作。食物在锅中氤氲的气息里淋漓尽致地实现了自己的蜕变。蒸时,松软蓬勃,透着香;炒时,麻辣适中,味相宜;煎时,或薄或厚,不烟熏;炖时,汤汁醇美,不火燎。平常人家的日子一天天地过,三餐里酸甜苦辣铁锅最明白,百味人生,在大铁锅看来,也是司空见惯吧。
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里,我们对食物的渴求是强烈的,大铁锅将平淡的日子炒得热气腾腾,香飘四溢,现在想起来,不禁让人无比眷恋,甚至是深情怀念。
春天,长势旺盛的篙子菜布满家乡的山野,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心生喜悦。祖母早早出发,不长时间一篮子的篙子菜青翠欲滴,娇柔纤细。洗菜叶、倒面粉、油与清水按比例搅拌、揉搓切刀,看着一块块泛着祖母绿宝石般的篙子饼紧紧地贴在锅中,黑色的背景绿绿的饼如诗似画镶嵌着,相映成趣,活色生香。
夏天,毛豆、扁豆横空出世般纷纷扬扬挂满茎秆,毛茸茸的拿在手里,还痒痒的。那一只只绿的精灵,在锅里静默着,我们知道不过几分钟,它们都将成为我们的美食,当一粒粒饱含盈盈山野之味的豆粒入口,便是唇齿生香之时。
秋天,新打的稻谷颗颗饱满,白净浑圆。来一顿咸米饭是最佳选择,海蛎子、花生米、蘑菇小丁在爆香的葱花中翻卷、加热,揭开锅盖的刹那间,迎面扑来的是山海交织出的特别之味。
冬天,来一盘淋卤猪蹄芋头是全家人的最爱。剁成一块块的新鲜猪腿,在大铁锅里翻炒,加一些生抽、豆豉、蒜蓉、桂皮、虾仁,大火烧开后,将芋头与猪蹄置于瓮内慢炖,酝酿美味的食物来。
时光漫漫,香起锅底随着四季伴随我们成长。铁锅炒香的岁月,味道醇厚丰美,在记忆深处不断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