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荽和苦瓜,这是行走在我味蕾两个极端的青菜。
小时候,只要一闻到芫荽,我就像是摸到了椿树上的臭屁虫,马上就会感到一阵阵恶心。尤其是到中午,菜园里芫荽的气味蒸腾而上,我必须用蚕豆叶塞上鼻孔,这才敢弯下腰铲菜。可就是这样的“臭虫菜”,我的父母亲却嗜爱如命,餐桌上几乎顿顿不少,而且只是简单地用细盐揉一下,淋点麻油,便大快朵颐。看着他们饕餮的样子,我真是纳闷:明明是臭得难闻的菜,为什么他们却吃得这么香呢?
苦瓜也是我小时候看见就想捏鼻子的菜。苦瓜太苦了!那苦太尖锐,带着一种直达深处的锋利。小时候的我,怎么也搞不明白,那形容碧绿,宛若黄瓜的家伙,怎么会像是夏季天空中吊着的一袋雨水,一旦“哗”地打开,苦液立刻就会奔涌而出,宛如河走沙滩,转瞬之间就浸润透了舌尖上的每一个味蕾。然后,再慢慢让吃它的人变成和自己相似的肉身,久久停泊在苦水中,甚至苦得长时间张不开嘴来。
对于芫荽和苦瓜,四十岁之前我一向是敬而远之的,虽然书本和电视上都说这是两种对养身极有好处的蔬菜。可近些年来,我却一反常态,无法遏制地喜欢上了这两种蔬菜,而且喜欢得一塌糊涂,就像当年的父母亲一样,餐桌上顿顿少不了,仿佛是要把前四十年对这两种菜的冷遇全部补上来似的。此举不仅让父母愕然,就连我自己也大为吃惊。从一看见厌恶到一听到就喜欢,芫荽和苦瓜竟然被我在生活中隔离了近大半辈子。
为什么我的味蕾会有如此天壤之别的变化呢。上网一查,原来人的味觉可以分为“无味觉”“中味觉”和“超味觉”三种。如果光看字面意思,好像拥有“超味觉”的人会更喜欢复杂的味道,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据说拥有“超味觉”人的味蕾数目比常人多,更容易尝到食物中的异味。另外,人们在儿童时期的味觉是最敏感的,但味蕾的“更新换代”又非常快,一周内就会重新“长一次”。可随着年纪的增长,味觉就会没有儿童之前那么“灵活”了,所以年纪大一点的人往往会更喜欢味道浓郁的食物。
虽然科学家为我解释了我现在嗜爱芫荽和苦瓜的原因,但我还是坚信,我的味蕾之所以有如此极端的变化,还是与我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想想看,一个人活了大半辈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早已经融进了生命当中,视野已经变得开阔,胸怀业已变得豁达,还有什么不可以尝试和接纳呢?!当我再一次夹起芫荽或苦瓜时,生活或生命中一定就会有相类似的经历和体验前来印证。那种内外应和的珠联璧合,不仅使芫荽和苦瓜原先味道得到了改变,而且还开辟出了新的容纳空间。于是,芫荽不臭了,苦瓜也不苦了,味蕾便开始由一个极端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在这两个极端的过程中,芫荽和苦瓜的味道其实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改变,改变的只是我自己。
我生命中所经历的沧桑,就是通过味蕾的极端变化而曲折地表现出来,这就是我近些年对芫荽和苦瓜如此嗜爱的主要原因。
□李星涛